1/58.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1课时)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也熟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活动经验基础: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二、教学任务分析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与平行线相关的简单几何证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旨在利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灵活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2.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3.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定理,培养一题多解的能力。4.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反馈练习——课堂小结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2/5(1)(2)(3)(4)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活动目的: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将自己的操作转化为符号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一个台阶,使学生逐步过渡到严格的证明。教学效果:说理过程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说出用撕纸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原因。第二环节:探索新知活动内容:例1用严谨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例2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方法一:过A点作DEBC∥DE∥BC∥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EDABCDE3/5DAB+BAC+EAC=180° ∠∠∠BAC+B+C=180°∴∠∠∠(等量代换)方法二: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CEBA ∥B=E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