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构建——基于行动学习法_郑庆寰.pdf
下载文档

ID:320642

大小:1.27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创新 创业 课程 融合 机制 构建 基于 行动 学习 郑庆寰
72创新人才教育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2023年2月Feb,2023 No.1第1期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凸显出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上的重要性。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明确构建全面覆盖的课程思政体系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32022 年 7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要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4人才培养依托的基础单元是课程建设,每一门课程都承载着创新能力和价值引领的双重培养目标。那么,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课程思政融合机制的基础上,探索运用行动学习法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基础(一)使命目标的一致性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是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十四五”规划和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都凸显出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上的重要性,同时教育部提出要构建全面覆盖的课程思政体系,可见课程教学承载了知识传授、创新创业、课程思政三重目标。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在目标使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具有融合基础,行动学习法可以通过设置兼具二者目标的学习课题、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形成多层次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机制。在融合机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行动学习选题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将行动学习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训练相结合,拓展学习深度和广度,并通过过程评价促使学生将方案付诸行动,培养“知行合一”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行动学习;融合机制;体验式学习 郑庆寰,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上海 200237);汪冬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系教授(上海 200237)。【摘 要】【关 键 词】【作者简介】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构建*基于行动学习法郑庆寰汪冬华*本文系 2021 年度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金融理论与政策”(项目编号:999505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高教研究】73展,提升人民福祉。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思政建设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论自信等目标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二者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可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自觉行动,知行合一,通过创新创业践行时代精神。(二)教学内容的互补性课程作为知识传播的基础载体,要广泛播撒“创新创业的种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侧重培养创新创业态度和技能,并构建有助于强化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的学习环境5。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中,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创新创业不仅是学生兴趣的体现,更是时代赋予学生的使命和担当,这样就可以把个体价值和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坚定创新创业者面对挑战不怕挫折的勇气和决心。创新创业教学中注重价值引领,有助于形成学生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业动机;将创新创业案例引入课程思政,则能以鲜活实例佐证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三)教学方式的一致性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是公认的难点。这主要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核心,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经验知识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限制了自主思维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与课程思政一样,都带有明显的隐性知识特征,其嵌入现有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后,需要学习者结合自身认知结构和认知经验来体会和学习。所以,二者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教学模式。同时,创新创业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都不仅仅是通过课堂学习就能内化的知识结构,而是需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二、基于行动学习法实现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行动学习就是一种能够满足多目标教学的有效方法。行动学习法由英国学者瑞文斯(R.Ravens)教授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理论基础是体验式学习和组织学习,认为个体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体验并回归到体验,形成“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具体经验”的闭环自适应系统。6行动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问题导向、团队协作和成员间的相互学习。(一)选择有挑战性的行动学习课题行动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索学习的过程。在选题阶段,就可以将创新创业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行动学习鼓励学生选择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同时又难以直接运用理论方法加以解决。大学生思维活跃、探索意识强,但是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同时理论学习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在选题阶段,指导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鼓励学生用创新的方式探讨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带来的社会价值;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创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使命感,培养他们创新的内在驱动力(见表1)。表 1 基于行动学习实现创新创业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案例来源案例主题学习主体学习模式分析方法学习激励综合素质培养行动学习来自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聚焦能够解决(部分解决)的一个主题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催化师”和倾听者课堂聚焦讨论、以课后延展学习为主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获得满足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成员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能力指导教师可以提供信息支持,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选择具有一定创新性并带来较大社会价值的主题教师主要职责是引导方向、启发思考团队学习、讨论和反思,在思维碰撞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鼓励采用新方法解决问题,或者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创造社会价值的自豪感以及克服挫折过程中个体心智模式的成长培养团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凝聚力的团队协作精神74(二)运用体验式学习方法行动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的满足感作为激励的教学模式。与个体学习不同,行动学习采用团队组织模式,强调团队合作、相互学习,在不断质疑和反思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行动学习过程就是思维碰撞、协作能力培养和团队精神形成的过程。学生在分析问题阶段会面临不同理论模型的选择,成员之间也会形成不同的见解,从个体学习、个体反思到小组分享、质疑、反思和归纳,再到组间质疑、反思,最后整体反思和归纳,制订行动决策,这一过程综合运用经验、理论、借鉴他人观点和建议,最终提出有创新性的行动方案。整个行动学习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通过和学生探讨行动目标来引领价值方向,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探究方法,让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难度和收获感。这种体验式学习能够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同时,课程思政目标的设立又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培养他们适应创新创业要求的心智模式。(三)形成多层次教学模式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业实践需要通过课后的自主学习来实现,行动学习中个体反思、质疑以及小组反思、质疑和归纳等都是在课后讨论中形成,课堂部分主要进行组间质疑、反思和整体归纳,形成一致的行动决策。这种教学模式与创新创业训练的要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为了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教师可以将行动学习法与慕课教学方式融合,打造“互联网+”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在线下课后自学完成基本知识点后,课堂翻转主要通过讨论和展示行动学习团队的进展情况,通过团队之间的相互学习改进方案、解决问题,进行参与式和讨论式学习7。这样可以更好地释放课堂教学资源,给学生更多讨论和展示的机会,教师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点评。还可以将行动学习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将行动学习项目延伸到暑期社会实践,并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针对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索式学习8。例如,将金融学行动学习项目延伸到“金融扶贫”“绿色金融”等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项目中,学生针对项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方案并付诸行动。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将行动学习项目孵化成创新训练项目或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主要对学生进行学术研究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业训练项目鼓励学生投入社会实践,开办创业活动,积累创业经验(见图 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出行动学习主题成立行动学习小组行动学习启动创新创业实践理论与实证分析提炼科学问题组间质疑整体归纳行动方案小组讨论个体思考课堂讲授自由分组指导选题拓展学习研究性学习创业指导优化行动学习教学方法MOOC 教学实地调研教师引导探索式学习课程思政目标创新精神、创业方向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总结和评估团队协作、克服困难创新思维、行动方案图 1 行动学习法下多层次创新创业教学模式75三、行动学习法下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实施要点(一)注意行动学习选题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行动学习选题对整个行动学习过程至关重要,如果选题只关注创新创业方向,就可能与课程讲授知识相脱节,导致课程教学的知识传授目标无法达成。所以,既要确保选题方向与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同时又具有挑战性和社会意义。例如,在讲授互联网金融知识点时,引导学生调查了解运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如花呗、京东白条),或者消费贷等的信用消费情况,对比互联网金融产品和银行金融产品的不同之处,分析便捷性及风险性,运用所学理论计算其真实的利率等,都能够与教学中多个章节知识点相联系,同时又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发思考。又如,运用商品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探索农产品定价和金融扶贫问题,既有理论探索深度,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类选题也比较适合进行拓展研究,从一门课程延展到课后,孵化成为创新创业项目或者社会实践项目,甚至成为学术研究和毕业论文的选题。(二)科学组织课堂教学采用行动学习法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构,合理配置课堂教学资源。首先,要合理分配课堂讲授学时和行动学习讨论学时的比例,安排好行动学习讨论的节奏。一般在 32 学时的课堂教学中,至少有 6 8 学时进行行动学习讨论;而在 48 学时的课堂教学中,至少安排10 12 学时的行动学习讨论时间。各阶段的行动学习讨论间隔开来,给学生留出课后进行调研讨论的时间,以形成阶段性成果和意见。课堂中,主要是展示小组讨论结果,便于组间质疑、反思,修正原有的方案和设想。在行动学习讨论中,要注意转换教师角色,变讲授为引导,不是直接给出行动方案或者最终结果,而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行动学习与慕课翻转课堂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授、创新创业、课程思政三重教学目标之间的平衡。(三)转变评估和教学激励方式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注重结果评价,很难度量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情况。行动学习法侧重过程评价,并且使得过程评价更具有可评估性。例如,在每次课堂展示中,可以看到各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观点的不同,也能发现学生的学习困惑,实现有针对性的个体教学和指导。教师可以参与学生课后的行动学习讨论,跟踪了解学生课后学习情况。结合慕课的线上学习平台(如“超星学习通”“智慧树”课程平台),可以将学生平时观看慕课、课后讨论和作业、观看辅助资料等方式作为辅助评测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行动学习变外部评分的被动激励为学生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实现自我价值的主动激励,这种体验式学习的收获感可以有效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并促进学生将方案付诸行动。只有这种学生主体的满足感和收获感,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