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传统造物观在景德镇陶瓷生产制作中的体现摘要:中国的造物艺术始终与人文思想的发展相关联,历代思想家将造物艺术和哲学观念的变化结合在一起,关于造物的思想也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延续,为陶瓷生产制作和其他造物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价值参考。本文以中国传统造物观念中的“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文质关系”、“观物取象”等思想在景德镇陶瓷生产制作中的体现进行探讨,从中得到这些优秀的传统观念对现代陶瓷产品设计的启示。关键词:传统造物观;制瓷工艺;陶瓷产品设计中图分类号:K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22)12—109—(03)TheRepresentationofTraditionalCreationConceptioninJingdezhenCeramicProduction0前言传统的陶瓷生产与制作工艺流程是极为复杂和繁琐的,《天工开物》一书中用“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来描述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其流程包括了原料采集与炼制、成型、施釉、烧制等,每一道工序都汇聚了工匠们的经验和智慧,而这种经验和智慧在经过系统地梳理之后成了指导性的思想和观念,从而又反过来指导着陶瓷生产活动,它们之间互相依存,相辅相成。1传统造物观的基本内涵所谓造物,李砚祖在《造物与文化》一文中给出了定义:“造物是使用满足需求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品,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那么这种物品就可以被理解为是人工产物,这是它与自然物本质的区别,同时通过这种人工的活动,能够反映出人的文化属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造物活动实际上就是带有人的目的和意识的一种文化活动,进一步来说,传统造物观的基本内涵就是人类文化的反映。中国传统造物观的形成离不开先人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它是在漫长的生活和实践中总结而成的智慧结晶。从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中可以看出,传统造物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本源都是哲学思想,其制作工艺及审美意识在早期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老子》、《周易》、《荀子》、《考工记》、《天工开物》这些历史古籍中都能了解到先哲们关于造物的观点和主张。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以道为核心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一切物像的表达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体现宇宙本体内在的生命力。受此影响,古代工匠在造物时不仅注重器物外在形象的表现,而且更加强调能够通向万物本源的“道”。从《道德经》中的“朴散则为器”可以很明确的解读出道与器之间的关系,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万物就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