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传统书法的发展以及对陶瓷的影响——以《礼器碑》为例摘要:书法是中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之一,可以说其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是我国的一种国粹。其历经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厚重且悠久的传统。书法艺术自古受到文人墨客所喜爱,可以自娱也可以馈赠好友,在观赏或是绘画落款中收获审美愉悦和艺术感受。书法伴随陶瓷艺术也已发展多年,本文从《礼器碑》进行研究,探究其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尝试将其与陶瓷高度结合。关键词:书法;《礼器碑》;陶瓷;影响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22)12—076—(03)TheDevelopmentofTraditionalCalligraphyandItsInfluenceonCeramics—Takethe"SacrificialStele"asanExample明清时期是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融合的成熟期。明清时期,无论是书法艺术还是陶瓷制作工艺,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传承与发展,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明代书法随着江南经济的发达,产生了“吴门书派”对后世影响巨大,以董其昌为主的二王书法,受到了后世清代帝王的推崇;以张瑞图、王铎、傅山为主的革新派,给书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清代书法因为金石学、考古学的发展,使篆隶书体大放光彩,碑学书法的发展无论是书法理论还是书法实践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瓷器制作这一时期呈现样式繁多、数量庞大、工艺精良的特点,尤以景德镇地区为主,除生产民用器具,同时也担负着官窑皇室用品的生产,以及销往海外的出口瓷器。明代有文记载:“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由此可见景德镇红火热闹的制瓷场景。在此时期书法文字除了应用于瓷器的铭文落款,也出现以整幅书法作品进行装饰的瓷器。例如,在瓶身书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兰亭序》、《圣主贤臣颂》等文字,除文章内容可供人欣赏外,书法文字书写的效果,也是另一审美之处。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也使得这一时期的瓷器书法艺术进入了成熟期。除了书法本身之外,与书法同属一支的篆刻艺术,也在元明时期开始大量使用陶瓷作为载体。古时篆刻材料多选用金、铜、犀角、象牙等,元代王冕始用质地温润的石料,而后随着明代文彭等人文人印的发展,陶瓷印也逐渐进入篆刻家的视线,并以此为载体,进行创作。今北京故宫所藏一方清代雍亲王所用瓷印,由此可见,上品瓷印也被皇室所用。历史上的书论家都强调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东汉蔡邕在《九势》中提出“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观点,把作书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