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文坛作者简介:何俊,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保险伦理构建。传统文化视角下新时代我国保险伦理的构建与践行摘要:站在新时代的交汇点,只有坚守保险伦理,才能更好地助推我国保险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视角出发,论证保险伦理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达到践行中国式的保险行为——以“仁”为指导,展示互助伦理精神;始终坚持最大诚信原则,实现诚信保险;以和为贵,追求和谐,实现合作共赢;遵守保险法规,做伦理型“经济人”,实现创新与发展,提升保险文化建设,实现从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关键词:保险伦理;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B何俊(保险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14)引言我国已经成为保险大国,保险业已然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但在现有的改革中我们仍然需要继续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增强保险市场活力,提升文化核心竞争力,始终服从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一、中国传统文化:保险业得以存在和持续发展的价值基础保险活动属于经济活动,但是保险本身并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其包含了道德行为和商业行为两个方面,是一种双重行为。因此,保险业只有以保险伦理思想为基础才能得以存在和持续发展。在构建保险伦理时,应关注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因此,中国保险伦理制度构建及实践,需要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1]。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性善论、人情至上、德为先的思想,都突出了中国文化伦理本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文化对保险伦理的价值所在。(一)传统文化的“性善论”对保险行为的约束价值“人性本善”是中国社会重视教化和伦常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们行为的影响,决定了其保险伦理作用。加强伦理的价值制约,除了可以较好地矫正保险行为,还能够营造保险监管的良好环境,使人们将保险伦理本身视作保险法规的执行机制之一。(二)传统文化的“人情至上”对保险行为的评估价值中国文化认为万物之理均由情而发。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逻辑,期望实现全社会“通情达理”的美好愿景。我国传统文化一般按照“情—理—法”的顺序评估行为的正当性与否。182022·11金融文坛(三)传统文化的“德为先”对保险行为的治理价值传统文化的“德为先”既指德行教育应占首位,也指道德本身占据核心地位。中国传统社会强调“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