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提高分析、推理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难点: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邯郸中环线的建设施工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实际问题:由于公路拓宽,有一个面积是100平方米、周长80米的三角形的绿化地被削去了一个角,变成了一块梯形绿地,原绿化地的一边AB的长由原来的20米缩短成12米(如图所示),为了保证邯郸的绿化建设,市政府规定: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的绿地面积必须等面积补回.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这块失去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它的周长是多少?你能够将上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吗?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与相似比的关系,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ABC∽△A′B′C′,相似比AB∶A′B′=k,AD,A′D′分别为BC,B′C′边上的高.对应高AD,A′D′与相似比k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证明方法,之后找小组代表展示.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讨论:如果把对应的高改为对应边上的中线?如果把对应的高改为对应角的角平分线?此处两个变化的证明过程由学生来完成.通过简单的图形及数据,学生容易理解,容易看出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图中,△ABC和△A′B′C′相似,AD,A′D′分别为对应边上的中线,BE,B′E′分别为对应角的角平分线,那么它们之间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得到的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对应中线的比也等于相似比.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______.如果相似,相似比是______.(2)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______,周长比为______.(3)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______,面积比为______.从上面的结果中,我们可以提出怎样的猜想?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______,面积比等于______.3.例题讲解.例1△ABC∽△DEF,若△ABC的边长分别为5cm,6cm,7cm,而4cm是△DEF中一边的长度,你能求出△DEF的另外两边的长度吗?试说明理由.注意:一定要深刻理解“对应”,若题中没有给出图形,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图形的分类.例2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D是高,矩形EFGH内接于△ABC中,且长边FG在BC上,矩形相邻两边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