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基于刘易斯第二转折点的验证马晓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38)杨祥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102488)摘要:刘易斯理论中劳动力流动的第二转折点隐含了以农业劳动力转移为牵引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最终破解城乡二元化格局实现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建设的基础逻辑。本文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引入新古典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实现农业发展进而达到第二转折点状态的路径,并根据现阶段国内产业间劳动生产效率差距较大的经济事实,在借鉴国际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刘易斯第二转折点的实现不但要优化农业劳动力规模和实现资本积累,更要加强农业生产中技术投入并制定有益于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最终通过农业发展缩小农业和非农产业间的劳动生产效率差距,保证劳动者在城乡产业就业中能够等同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一致的回报,完成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城乡统一劳动力大市场建设。关键词:城乡统一大市场;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第二转折点;劳动力转移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释放了农村过剩劳动力。在市场化制度建设、户籍制度放宽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改革开放大背景推动下,我国城乡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现象。随着大规模的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劳动力资源的城乡和产业配置状况得到了改善,人口红利得到了极大地释放,这成为驱动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劳动力的城乡流动是串联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但在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不完善和政策改革不够深入的影响下,长期存在的城乡劳动力的单向流动情况一直是制约我国城乡产业均衡发展的重要阻碍,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在城乡自由流动成为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任务。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将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作为实现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劳动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强调要“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总体上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打破城乡二元发展状态、实现城乡产业协调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在经济发展新阶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