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卷3期302023年5月科学SCIENCE传统生态知识与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胡珺涵高煜芳魏怡然桑杰赵维洋传统生态知识在得到积极的保护、实践与创新后,可与现代科学知识更好地互补,从而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该知识体系在甘肃甘加草原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应用中得以体现其价值,但也面临着挑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需要各界人士的参与和支持,其中包括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或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的居民。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我国昆明举办,大会通过的《昆明宣言》已经“认识到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通过运用传统知识、创新和做法,以及他们对传统土地和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的管理,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涌现出不少地方社区利用传统生态知识(TraditionalEcologicalKnowledge)提升农业生产、防御自然灾害、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等方面效益的行动案例[2]。我国面积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传统文化丰富,其中包括大量传统生态知识。本文在梳理传统生态知识的概念的基础上,以甘加草原的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为例,从知识、实践和信念方面,分析这些知识在生胡涵,耶鲁大学环境学院,美国纽黑文市06511;高煜芳:耶鲁大学环境学院和人类学学院,美国纽黑文市06511;魏怡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00;桑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善觉甘加环保志愿者团队,夏河747100;赵维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zhao.weiyang@craes.org.cnHuJunhan:SchooloftheEnvironment,YaleUniversity.NewHaven0651l,USA;GaoYufang:SchooloftheEnvironment&DepartmentofAnthropology,YaleUniversity,NewHaven065ll,USA;WeiYiran:ColleagueofEnvironmentalSciencesandEngineering,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000;SangJie:ShanJueEnvironmentalConservationVolunteerGroupofGanjia,Xiahe747100,Gansu;ZhaoWeiyang:StateKeyLaboratoryofEnvironmentalCriteriaandRiskAssessment,ChineseResearch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ences,Beijing100012.态保护中的意义、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何为传统生态知识目前,国际上普遍将传统生态知识定义为一种“知识、实践和信念的复合体系”[3]。这种知识体系关乎人类与非人类生命之间、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实践和适应过程不断发展,并经文化传承代代相传。与传统生态知识对应的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