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A类)一、注意事项1.监考老师发给你的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纸。2.测试开始前,请在试题本和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先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内容,然后再开始答题。3.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4.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答题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将试题本和答题纸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不得将试题本带出考场。二、给定材料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对于一个起点低、底子薄的国家来说,殊为不易。这些彪炳史册的成就,凝聚着几代科技工作者们矢志不渝的梦想追求和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袁隆平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幼时中国社会食不果腹、饿殍遍野的惨象令他终生难忘,也影响着他一生的抉择。1953年8月,从农学院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一个偏远山村教书,他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距离黔阳县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一待就是16年。正是在这里,他发现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起初,他尝试以这株水稻的种子播种,结果全部失败,但他没有放弃,反而受到启发,决心开始培育人工杂交水稻。1961年到1965年,整整5年时间,他每天弯腰驼背地在稻田里查看一株株水稻,发现了仅有的6株雄性不育稻株,彻底推翻了传统的经典理论——“无性杂交”学说,得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的理论。那时科研环境恶劣,试验田被毁,秧苗被拔,他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咬牙坚持继续做研究。1970年,试验田所在的县城发生7.2级地震,要求全部人员撤离,但袁隆平不肯走。他说:“有种子在,我不走。”于是在不断的余震中,他搭了个棚子住在那里,守着试验田。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研究出了被取名“野败”的野生稻,这成了所有杂交稻的母本。其实,日本、美国从1926年起,就开始研发杂交水稻,他们有先进的设备、强大的科研力量,得到最大的支持,却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袁隆平没被国外同行的失败吓倒,而坚信“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1976年,全国推行杂交水稻,1988年,全国一半的稻田都在种杂交水稻。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并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四大发明媲美。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