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一、中国传统时空观阐述自古以来,时间与空间就备受哲学家的关注,与此同时,这并不简单地可以判定为一个哲学问题,这是根据人们思想观念,并应用于人们改造世界等一系列的内容。空间也是一种经典的认识和身体从文艺复兴向前至希腊传统上置身于西方艺术和形而上学。中国和西方的空间意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古希腊哲学,形而上学的思考方式已被应用于对空间的探索与认识。形而上学追问的最终目标是探究世界存在的本源问题,因而西方空间观念则是从探究世界的本源问题开始的。而相较于中国传统社会空间意识,更是深深地根植于统治者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君权的统治方面,其根本目的则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加强对人们思想的引导。因此,相比之下西方的哲学空间观更偏向于自然科学,而中国的时空观则更偏向于社会学、管理学、哲学甚至是神学等方向。牛顿在笛卡尔的基础上建构了物理学的绝对空间观。牛顿的绝对空间观是对空间中事物运动规律的概括,总结出力学三大定律,对以后的空间科学有奠基作用。中国早期的空间关则聚焦于时空有限性和无限性的争论。今日我们把空间的最终形态称之为宇宙,认为其无所不包。“宇宙”一词在古人的解释中,“宙”本意指的是空间关系,“宙,舟舆所极覆也”,不仅含指了“宙”一词代指空间,也认为空间则是循环往复的,无穷无尽。宇与宙连用,则代指了最初的时间与空间的内涵。“无则无权,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列子》中认为空间是无限的,看不见的东西没有极限,看得见的东西没有止境,时空作为非实体存在,自然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却又体现在客观事物之上。有限与无限的时空观并行发展,但基于技术等方面的约束,限制了人对宇宙的认知,“存而不论”则成为对待有限的解决途径。因为不可知,也就不必去知,这种推论究其本质仍然是一种有限的空间观念。天人合一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朝,汉代董仲舒提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的概念则所含甚广,字面意思理解指代大自然,从哲学角度考虑则为“道”,即普遍的世界观,从统治角度还可以理解为最高的统治者皇帝。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古代造物以及社会统治等方面形成了一种集体共同的理想境界。时空的认知是古人认识世界的开始,并依据认知逐步地构建社会和秩序。从时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