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焦虑、自我降维与精神贫困的时代病|45末日焦虑、自我降维与精神贫困的时代病——《三体》文化现象忧思夏德元(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摘要:围绕刘慈欣科幻作品《三体》和《流浪地球》及其衍生品所展开的讨论已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文化事件。这一事件透露出的一些社会心理倾向颇令人忧虑。虽然《三体》取得了市场成功,但作者通过作品和访谈等活动传达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背离,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扞格不通。这些建立在末日焦虑基础上的扭曲的观念,因与粉丝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精神贫困相呼应,事实上已经形成一种可以称为自我降维的精神症状。某种意义上,对《三体》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和反思,比研究其市场价值更加重要。关键词:《三体》文化;末日焦虑;精神贫困;自我降维;寓言式写作;站队式评论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180(2023)01-0045-05一近来,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流浪地球2》和《三体》的热播,在互联网上再次引发一波关于生存与人性、科学与人文、想象与现实等问题的讨论热潮,其影响之广泛和深入,俨然形成了一个“现象级”的文化事件。读过小说《三体》的人,想必对书中提出的“宇宙社会学”及其基本假设并不陌生。刘慈欣在《三体》中描述了一个文明间充满敌意,如黑暗森林一般的宇宙。他假设这个宇宙中每个文明都有这样的共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因此,每个文明为了自身生存都对其他文明保持时刻的警惕与猜疑;又由于落后文明随时可能发生技术突发性进展,形成对先进文明的优势,从而对其造成威胁,所以先进文明也没有丝毫的安全感。最终,每个文明的选择都是以先下手为强的策略消灭一切其他文明。“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1]这就是作者所构想的宇宙社会生态。作者简介:夏德元,教授,主要从事传播社会学、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