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病症脑梗死SBI诊治共识中国无病症脑梗死SBI诊治共识福建省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周光宁第一页,共二十二页。无病症脑梗死诊治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9月第51卷第9期第二页,共二十二页。概述随着CT和MRI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已成为患者在体格检查或出现头昏、头晕、头痛等状时的常规检查,而在影像报告“上常出现腔隙性梗死〞等描述。不少老年患者因其他疾病或病症进行影像检查时,也常常无意中“发现有梗死灶〞。第三页,共二十二页。无病症脑梗死这些患者并没有出现肢体瘫痪、麻木或口齿不清等脑卒中的病症和体征。““这种情况称为无病症〞或静止性〞或隐匿脑梗死〔silentbraininfarction,SBI〕。目前学界对应该采用何种中文的名称对其进行描述存在争议“本共识中采用了无病症脑梗死〞这一名称。第四页,共二十二页。已有研究证明,这类SBI患者是罹患脑卒中或认知障碍/痴呆的高风险人群。对其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可能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但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又将带来不必要的不良反响和经济负担。SBI在临床很常见,但确证性研究证据尚不充足背景第五页,共二十二页。为了帮助临床医师更恰当地处理这类有影像改变而无病症的患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专家通过查询文献、反复讨论,制定了本共识期望能帮助临床医师对SBI进行恰当诊断和处理,从而降低病症性卒中或痴呆发生的风险。目的第六页,共二十二页。SBI是指患者没有明确的脑卒中或TIA的既往病史,但在头颅CT或MRI检查时发现有与脑血管分布一致的脑堵塞灶或脑软化灶,而临床上没有与病灶相关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病症和体征。这类CT或MRI≥梗死灶的直径3mm,CT表现为低密度影,MRI/T2WI和FLAIR上呈高信号,T1WI上为低信号。如为新近脑梗死在弥散加权成像〔DWI;b=1000〕上呈高信号,慢性期那么呈低信号。概念第七页,共二十二页。早在1999年,我国神经病学分会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发布“脑血管疾病分类〞中,就已经提出SBI属于脑梗死的一种。一般认为,直径在3mm以下的病灶为微梗死,直径3-15mm的病灶为腔隙性脑梗死。在CHS〔CardiovascularHealthStudy〕和ARIC〔AtherosclerosisRiskinCommunities〕两项研究中,80%的SBI≥患者病灶直径3mm。在CHS研究中,18.9%的患者病灶直径>15mm,9.6%的病灶直径>25mm。概念第八页,共二十二页。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SBI发病率是有病症性脑梗死的10倍,易发生在老年人群。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