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第一页,共二十四页。一、解表穴解表穴是指具有疏散外邪、解除表证作用的穴位,有于治疗感冒所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常用的解表穴有:风府、风池、太阳、大椎、风门。第二页,共二十四页。二、清热穴清热穴是指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热病高热、脏腑郁热、痈肿疮毒等各种里热证。根据清热作用的不同特点,清热穴又可分为:清心热穴——小海、曲泽,清肺热穴——尺泽、鱼际,清肝胆热穴——阳陵泉、太冲,清胃肠热穴——曲池、合谷、内庭,第三页,共二十四页。清三焦热穴——外关、支沟,清热解毒穴——耳尖、八邪、八风〔此三穴宜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清心热穴用于治疗胸痛、咽痛、咳喘、痰黄等,清肝胆热穴用于治疗耳鸣耳聋、偏头痛、胁痛、目赤肿痛、口苦咽干等,清胃肠热穴用于治疗胃痛、呕吐、便秘、牙痛、口渴等,第四页,共二十四页。清三焦热穴用于治疗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肩背痛、便秘等,清热解毒穴用于治疗毒蛇咬伤、肢端肿痛麻木、面赤颊肿、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疮疖痈疽等。第五页,共二十四页。三、理气穴理气穴是指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胸胁胀痛、黄疸、胃痛、呃逆、吞酸、呕吐、短气、太息等。常用的理气穴有:膻中、期门、日月、章门、肝俞。其中膻中以治咳喘、短气为主,期门、日月以治胸胁、胀痛为主,章门以治胃痛、胁痛为主,肝俞以治胁痛、黄疸为主。第六页,共二十四页。四、理血穴理血穴是指具有活血化瘀、养血止血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尽、崩漏、咯血、吐血、衄血、瘙痒等。常用的理血穴有:太渊、膈俞可治各种血证,次髎、血海、三阴交、隐白均以调经血为主。第七页,共二十四页。五、调肠穴调肠穴是指具有通便止泻、调理胃肠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便秘、泄泻、痢疾等证。常用的调肠穴有:天枢、大肠俞。此二穴既能通便,又能止泻,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第八页,共二十四页。六、安神穴安神穴是指具有安定神志、宁心除烦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常用的安神穴有:神门、内关、心俞、风池。第九页,共二十四页。七、止痛穴止痛穴是指具有通经活络、镇静止痛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全身各部疼痛病症。根据疼痛部位不同,止痛穴又可分为:治头痛——印堂、风池、太阳,治牙痛穴——下关、颊车、合谷、内庭,治落枕穴——落枕穴,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