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教学1312023年第8期(总第332期)【提要】本文针对当前小说阅读教学出现的包括文本分析的同质化、主题解读的刻板化、教学模式的陈旧化等问题,基于批判教育理念,结合对中学语文教材小说选文的分析,对样文的客观性、完整性进行了追溯和还原,并提出了“对话教学”的几个实施方向。【关键词】批判教育学小说阅读教学教学策略一、批判教育理念概述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社会经济衰退,社会矛盾激化,人们对学校教育产生质疑。随着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批判”逐渐从政治领域转移至教育层面,“批判教育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迅速蔚然成风、开枝散叶,延伸出“解放”“交往”“再生产”“抵制”等诸多衍生理论。尽管流派众多,理论驳杂,但其最终都指向“批判权力,走向解放”。①批判教育理念可具体化为三个问题:一是知识是如何通过学校来生产的;二是学生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来源于何处;三是学校要学生养成的世界观与技能是为谁的利益服务的。理解了上述三个问题,则对批判教育学理念有了整体性的把握。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之一弗莱雷认为:“传统教育是一种‘储蓄’行为,学生就像是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师生间这种‘你存我储’取代了‘对话交流’。”②传统教育由于强调知识的实证性与中立性,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递,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反思乃至批判,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将现实神秘化、合法化的知识,从而被整合到既存“压制”的社会结构里。为此他提出教育学就应该是质疑的,通过对知识的质疑、反思、对话进而延伸至对现实的批判,从而挑战“压制结构”,达到个体解放的目的。从弗莱雷的论述中,可知教育通向解放之路有两个阶段:一是意识化,二是行动化。师生需批判自身存在于世界的认知方式,意识到世界并非是静止不变的场域,而是正在发生变化的现实。意识化的过程意味着把一些无意识的、“自然”的思想和行为拉到有意识的层面去接受批判性的审视,而后将批判的认识应用于实践。上述两个阶段的关系并非相互割裂,而是相互促进。批判教育学家们批评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两分法,而是认为参与者本身就是认识者,他们必须在自己的日常工作环境中不断地认识、再认识。二、当下小说阅读教学问题审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对长期以来教育领域中的“应试教育”现象进行深刻反思,因此从民间到官方都认可与应试教育对立的“素质教育”概念,强调要淡化单一的知识传授与评价,注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