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梗死第一页,共三十八页。概述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infarction,HI〕是指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脑CT扫描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是脑梗死的自然转归过程之一,亦可出现于溶栓及抗凝治疗之后,大多为无病症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但严重者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使患者死亡。第二页,共三十八页。概述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infarction,HI〕在脑梗死期间,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出现继发性出血动脉血栓栓塞性脑梗死和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容易造成出血性脑梗死第三页,共三十八页。概述发生率约30%~40%,发生率与梗死面积成正比堵塞面积大于同侧半球1/2的大面积梗死几乎不可防止地都会合并出血心源性堵塞时出血转化达71%,95%的出血性梗死为心源性卒中脑栓塞发病3天内自发出血约占20%,1周内占46%,2周占38%,3周占15%,绝大多数发生在脑栓塞后2周内第四页,共三十八页。病因1.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约占50%■如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脱垂、二尖瓣环状钙化、心房黏液瘤、左室附壁血栓等■心脏疾病在心律骤变时栓子脱落引起脑部栓塞的血管易于再通,受损血管壁脆弱易破,当血液重新涌入时即发生栓塞区出血第五页,共三十八页。病因2.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的形成与梗死面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块状效应〔masseffect〕:易发生梗死区出血▲常见部位:大脑皮质梗死的中心区、梗死的周边局部〔分水岭梗死〕,而皮质下梗死出血少见第六页,共三十八页。病因3、抗凝、溶栓治疗4、其他脑梗死溶栓后颅内出血第七页,共三十八页。病因总结总之,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主要和心脏疾病引起的脑栓塞有关、和梗死面积大小有关、和梗死后的时间及溶栓、抗凝、血管扩张药的使用有关。第八页,共三十八页。1、“栓子迁移〞学说:脑动脉被栓塞后栓子发生碎裂、溶解,或者栓塞远端血管麻痹扩张使栓子随血流移向远端,此时远端的血管由于已发生缺血坏死,在血压的作用下破裂出血而形成HI。发生机制第九页,共三十八页。2、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梗死后大范围水肿:是HI的独立危险因素,梗死面积大于同侧大脑半球1/2的大面积脑堵塞患者,几乎不可防止的会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发生机制第十页,共三十八页。3、侧支循环形成:脑梗死后,由于脑水肿使脑梗死区内及其周围组织的毛细血管受压而发生缺血坏死和内皮损害。当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