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睡眠障碍的康复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刘燕朋一、睡眠障碍的定义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时间或节律紊乱。睡眠障碍的症状包括:①失眠;②睡眠过多;③异相相关睡眠;④睡眠节律紊乱等。二、正常睡眠结构正常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EM)睡眠,呈周期性交替过程,一夜约4~6个周期。NREM睡眠占总睡眠的75%~80%,分为Ⅰ、Ⅱ、Ⅲ、Ⅳ期,由浅入深。Ⅰ、Ⅱ期为浅睡眠,Ⅲ、Ⅳ期为深睡眠。正常成人夜间睡眠8h为例,一开始首先进入NREM睡眠期,并迅速由1期依次进入2期、3期和4期并持续下去。在NREM睡眠期持续80~120min后,出现第一次REM睡眠,持续几分钟后,进入下一次NREM睡眠,形成NREM睡眠与REM睡眠的循环周期。平均每90min出现一次REM睡眠,越接近睡眠后期,REM睡眠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每次可持续10~30min。在成人每昼夜总睡眠时间中,REM睡眠时间占20%~25%,NREM睡眠的3期和4期时间占15%。NREM睡眠的3期和4期主要分布在睡眠的前半部,而1期和2期主要分布在睡眠的后半部,因而在早晨比较容易觉醒。1、NREM睡眠又称慢波睡眠,特点为全身代谢减慢,与入睡前安静状态相比,睡眠期总体代谢率可降低10%~25%。脑血流量减少、大部分区域脑神经元活动减少。循环、呼吸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表现为呼吸平稳、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全身感觉功能减退、肌肉张力降低(但仍然能够保持一定姿势)、无明显眼球运动。可分为1—4期。Ⅰ期睡眠: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已经丧失,自认为处于似睡非睡、迷迷糊糊状态,常有身体漂浮感。此期的时间较短,持续1~7min就转入其他期。Ⅱ期睡眠:全身肌张力显著降低,几乎无眼球运动,已经入睡。Ⅲ期睡眠:肌肉张力明显受到抑制,睡眠程度加深,对外界的刺激阈值明显升高,不易唤醒。Ⅳ期睡眠:肌张力低下,已达到深度睡眠。此期睡眠最稳定,持续时间最长。2、REM睡眠又称快波睡眠,除脑以外全身的代谢率降低。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不稳定,呼吸浅快而不规则,心率增快,血压波动,瞳孔时大时小等;体温调节功能丧失;各种感觉功能显著减退;肌肉张力显著降低,呈完全松弛状态。三、老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1、老龄化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变化,其睡眠也相应跟随发生变化,老年人睡眠过程中不同的睡眠时相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晚上睡觉时间较早,第2天醒来时间比较早,呈现早睡早起的现象,并且出现白天睡眠时间增多、夜晚睡眠时间减少的现象。2、疾病因素疾病因素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