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踝部运动(yùndòng)创伤一、解剖概要(gàiyào)(一)踝部的骨关节特点及功能:构成踝关节的骨胫骨、腓骨的下端,距骨,跟骨,舟骨。1、距小腿关节距小腿关节俗称踝关节。为屈戌关节,由胫腓骨远端及距骨组成。距小腿关节的功能主要是背伸(26—27度)、跖屈(41—43度),约有70度的活动范围。第一页,共六十一页。第二页,共六十一页。第三页,共六十一页。第四页,共六十一页。2、跟距关节跟距关节又可称距下关节。由距骨下面的前、中、后3个关节面与跟骨上面的前、中、后3个关节面组成,可使足内翻和外翻。3、距舟关节由距骨的舟关节面与舟骨的后关节面构成(gòuchéng),也有内、外翻功能。第五页,共六十一页。第六页,共六十一页。第七页,共六十一页。第八页,共六十一页。(二)踝部的重要韧带1、踝内侧副韧带:踝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sānjiǎo)韧带,呈三角形分布。分别是胫距韧带、胫跟韧带、胫舟韧带。第九页,共六十一页。第十页,共六十一页。三角韧带的功能是防止足跟外翻、距骨异常外翻及前后(qiánhòu)错动。除前部纤维外,还可限制足的背伸。而前部纤维则有限制足的过度跖屈功能。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2、踝的外侧韧带:踝的外侧韧带有三条,由后向前分别(fēnbié)是(1)距腓后韧带有防止距骨向后脱位的作用;(2)跟腓韧带有限制足内翻的功能;(3)距腓前韧带有限制足的过度跖屈及内翻的功能。第十二页,共六十一页。第十三页,共六十一页。二、踝及足部运动(yùndòng)损伤的检查方法(一)强迫内翻试验(二)强迫外翻试验(三)踝关节抽屉试验(四)捏住坶趾足外翻抗阻力试验(五)捏小腿(xiǎotuǐ)三头肌试验第十四页,共六十一页。第十五页,共六十一页。第十六页,共六十一页。第十七页,共六十一页。三、踝关节骨折(gǔzhé)和脱位[病因病理]踝部骨折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可因外力作用的方向、大小和受伤时肢体所处位置的不同,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韧带损伤和关节脱位。尤以从高处坠下、下楼梯、下斜坡及走崎岖不平(qíqūbùpínɡ)的道路时踝关节突然扭转等间接暴力,更易引起踝关节损伤。第十八页,共六十一页。直接暴力如挤压等亦可引起踝部骨折(gǔzhé)、脱位。根据不同的病理改变和受伤机制,将踝部骨折脱位分为5型。各型骨折的命名,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表示受伤时足处的位置;后半部表示暴力作用的方向。第十九页,共六十一页。1、旋后一内收型2、旋后一外旋型3、旋前一外展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