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GoodParents92为有效拉近幼儿和自然的距离,进一步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园全面改造户外游戏场。小上坡、沙水区、角色区、运动区、涂鸦区、种植区等,都以崭新的面貌亮相,幼儿园成为幼儿畅游的乐园。但是,种植区有一块泥巴地由于光线差、地势低等原因,幼儿很少踏入其中玩耍。于是,泥巴地改造工程开始了。一、改造玩泥环境,激发游戏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手可得的泥巴为“玩泥”游戏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改造泥巴地中,我园始终把“以儿童为本”的理念贯穿全过程,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基于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观察与分析重新调整,形成自由探索的泥坑区、尚美创玩的泥作桌、寻味野趣的泥巴厨房,以及涂鸦墙、投泥板、展示台、清洗区、工具收纳间等不同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游戏空间,满足幼儿玩泥游戏的需求。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制定游戏公约、绘制材料收纳小标志和游戏打卡地图,为幼儿提供充分体验、持续发展的可能。二、提供玩泥材料,满足探索愿望我园提供了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材料,充分满足幼儿的探索与学习需要,既有师幼共同收集的材料,又有幼儿自主收集的材料。一是生活材料再利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野趣泥巴厨房提供木制桌椅、废旧的锅碗瓢盆,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体验生活材料带来的游戏乐趣。他们用泥巴制作成各种美食,如“美味甜甜圈”“巧克力蛋糕”“树叶汤汁火锅”等。幼儿在“烹煮”的同时,享受和同伴“过家家”的快乐体验。二是探究材料巧提供,激发幼儿游戏活力。自由探索泥坑区提供沙水泥的配套建构积木、小铲子、水桶等,激发幼儿的游戏活力。例如,幼儿在小铲子、放大镜、观察盒等工具的帮助下,和蚯蚓“近距离”接触,将它们运送到种植区土壤中松土;幼儿巧妙运用建构积木中小组件的阻拦、开关作用,教师开展“泥巴瀑布”游戏,引导幼儿探寻水量、速度和溅起水花大小的关系。幼儿觉得游戏体验效果不佳时,通过与同伴协商,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勾兑泥浆,通过控制水量得到不同形态的泥浆,使科学的种子在幼儿的心中萌芽。三是自然材料来帮忙,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将树叶、树枝、石子、贝壳等材料,分门别类摆放,便于自由选择。六颗小石子变成了一朵花用来装饰泥巴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