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卷第1期临沂大学学报2023年2月Vol.45No.1JOURNALOFLINYIUNIVERSITYFeb.2023“室宇赋”类目名称源于清代陈元龙编纂的《历代赋汇》,它是与宫殿赋相对的,题咏房舍、屋宇(不包括宫殿)的辞与赋。宋代正式开启室宇赋创作大门,并进入创作繁盛的阶段,其数量蔚为大观,远盛前代。在曾枣庄、吴洪泽先生主编的《宋代辞赋全编》中,“室宇”类目共收录103篇辞赋,误收明人赋1篇。[1]理学是以儒家思想内容为主,兼融佛学和道教思想理论与思维方式的一种新儒学。理学酝酿于天圣、明道之际,兴起于嘉祐年间,至南宋理宗时期被正式确立为官方学术思想。理学观念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规范士人的生活理念,塑造士人的人格理想。目前学界对于宋代室宇赋的研究有限①,而理学与室宇关系紧密,室宇给士人提供践行理学思想、追求人生境界的场所,他们在室宇中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因而,本文将在理学的视域下,研究宋代室宇赋所折射的理学观念。一、格物致知室宇是文人认识自然、体悟天道的一种媒介。宋人对于万物蕴藏自然之理这一观念有着普遍的共识。苏轼《上曾丞相书》曰:“是故幽居默处而观万物之变,尽其自然之理。”[2]室宇正是一个绝佳的幽居默处、观物体道的场所。理学主张的“格物致知”思想在宋代室宇赋中予以呈现。“格物致知”语出《礼记·大学》,其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3]5“致知”“格物”是《大学》论个人修身学问“八条目”中的前两个步骤,被视为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进阶之法。但《大学》对“格物”与“致知”的含义没有做出进一步的界说。理学视域下的宋代室宇赋创作陈莜烨(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宋代步入室宇赋创作繁盛时期,理学观念渗透进社会生活中,也蕴藏于室宇赋作品里。宋代室宇赋折射出理学内部关于“格物致知”是向外穷理还是向内求索的两种分歧。室宇赋描绘士人“孔颜乐处”与“曾点气象”的人生理想,表现人与万物浑然为一的境界,要求灭人欲,存天理;强调敦厚人伦、读书养性、教育子孙、通过读书立德来兴家的修齐治平主张。士人在室宇中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关键词:理学;室宇赋;宋代中图分类号:I22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6051(2023)01-0050-11DOI:10.13950/j.cnki.jlu.2023.01.006收稿日期:2022-11-02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21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