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文章编号〕1002-2031(2022)11-0065-09〔DOI〕10.13239/j.bjsshkxy.cswt.221107技术赋权:公共危机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赋能逻辑与效果———基于Z市“公共危机技术治理网络”的案例研究李辉孙逸啸〔摘要〕数字社会背景下,我国公共危机治理实现了多维技术赋权视角下的数字化转型,有效推动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Z市“公共危机技术治理网络”的实践表明,危机技术治理以社会赋能激活社会表达机制与国家信息获取通道,在促进普通群众危机治理参与意愿的同时提升国家社会感知力度;以组织赋能实现行政体制的治理动员,在破除传统条块制约的同时增强国家危机治理能力;以制度赋能形塑政社协作机制,在智能研判数据信息服务决策的同时,通过以政策实施为载体的国家权力再嵌入,形成了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逻辑。公共危机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取得了推动国家与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效果。〔关键词〕公共危机治理;技术治理;技术赋权;国家治理能力;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630.8〔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李辉(1988—),男,河南郑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社会治理;孙逸啸(1993—),男,河南周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社会治理。〔基金项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重点课题(21SFB1002)———“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指导作用研究”。〔收稿日期〕2022-10-08〔修回日期〕2022-10-29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危机治理经过70年的发展完善,实现了由防灾减灾到韧性治理的多元治理体系构建[1],显现出由公共危机管理迈向公共危机治理的实践需求[2]。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公共危机治理呈现出历时性、叠层性的国家与社会互动逻辑[3],凸显了构建以公共危机技术治理为载体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要性。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网络技术促使传统公共危机治理走向数字化转型[4],进而使社会治理体系向技术治理共治格局发展[5],有助于实现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转型目标。当前学术界关于公共危机治理数字化转型与国家治理能力关系的研究可划分为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两个维度,并探析数字技术与组织制度之间的互动逻辑[6]。正向激励聚焦于技术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双向促进作用:一是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