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裕琼,深圳大学教授,从事老龄化传播、健康传播研究;谢奋,深圳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老龄化传播、健康传播研究;龚宝发,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老龄化传播、健康传播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XW073)家庭祖孙三代的老化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老龄化传播视角的初次尝试周裕琼,谢奋,龚宝发(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摘要: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不同世代对衰老看法的异同,这不仅是代沟的体现,更是建构老龄化社会代际共识的基础。从老龄化传播的视角看来,个体的老化态度既和本身所处的生命阶段有关,也必然会受到家庭/代际传播和媒体/大众传播的不同影响。从全国402个家庭1311位祖孙三代样本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处于老年期的祖代老化态度不容乐观,存在心理状态、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消极体验;处于中年期的亲代对衰老的理解相对自信;处于青年期的孙代对老化的想象最为乐观。祖代的老化态度主要受家庭传播的影响,“变老”成为全家人参与的家务事;而亲代和孙代不仅从家中老人管窥老年生活,也通过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环境来形成自己的老化想象。关键词:老化态度;代沟;代际支持;家庭传播;媒体传播中图分类号:C916;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94X(2023)01-0160-12一、引言衰老是每个人都要体验的生命历程,但是在不同时空条件下,衰老的社会意义和理解方式却迥然不同。新世纪以来,人口结构的持续老化和社会的急遽变迁引发了全民对“老”的两极体验: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进步、生理退化延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当益壮,“不知老之将至”;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压力陡增、代际更替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未老先衰,“唯恐老之将至”。“老”具有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的内涵———不仅是个体性的问题,更是一个全民性的结构化问题,[1]不仅是生物学变化,还是特定时空条件的积累。[2]4在越来越“老”的社会里,不同世代对衰老的看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代沟的体现,更是建构老龄化社会代际共识的基础。既往研究多聚焦于个体(尤其是老年人)的老化态度,着力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研究取向很容易将“老”局限于老年人自身的问题,无法正确理解衰老的社会意义,更无法全面认识老龄化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包括传播问题。有鉴于此,我们于2021年提出了“老龄化传播”这个全新的视角,旨在“把‘老龄化’视作一种宏观的基础结构和持续的动态过程,深入考察不同年龄群体(不仅有老年人,更·061·有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