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8-3812(2022)06-041-04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LIAONINGPROVINCIALCOLLEGEOFCOMMUNICATIONS第24卷第6期2022年12月Vol.24No.6Dec.2022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美丽乡村旅游建设的多维审视“扶贫+旅游”是我国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扶贫战略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现代化精准扶贫的重要表现形式。依托人文、自然等有效资源,在贫困乡村地区开展特色旅游的建设活动,能为当地带来就业、产业、文化、人才等多方面的强化提升,从而达成长效化、快速化、可持续化的扶贫效果。1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扶贫建设正处于“啃硬骨头”的冲刺期,传统中笼统化、粗放化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工作需求,开展灵活化、个性化的精准扶贫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具有高度的可行性与优势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精准扶贫的长效化、可持续发展。结合历史经验来看,贫困是一种综合化、表面化的社会现象,其背后还隐含着设施条件不足、收入来源单一、市场力量薄弱、人口年龄断层等一系列的内因问题。在此背景下,若单纯、直接地投入财力、物力对贫困居民生活缺陷进行弥补,往往只能解除“当下之急”,无法化解“后顾之忧”。所以,要想彻底根除贫困这一社会“顽疾”,就必须要积极做到“标本兼治”。从目前来看,发展乡村旅游,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乡村旅游产业,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乡村地区的经济市场,并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与相应工作方向,使其获得更加稳定、可观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产业一旦建立,势必会促成大量本地青壮年的返乡回流,并吸引更多外来人才加入产业经营、乡村建设当中,从而改善乡村地区人口断层、发展乏力的现象,从根本上实现“扶危救困”,保障精准扶贫的长效性和持续性[1]。其次,扶贫攻坚是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要的民心和民生工程。因此,在精准扶贫的同时保护好、维护好贫困地区居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将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承载体与着力点,有利于促成贫困地区居民由“被救助者”、“弱势群体”向“经济建设者”、“勤劳致富者”的有效转化,从而达到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的效果,使居民从贫困泥沼中全面解脱出来,实现由内而外的“旧貌换新颜”。在此基础上,贫困地区居民作为我国特色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乡村文化继承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