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期高教探索HigherEducationExploration基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性资源配置机制研究∗王星李怀龙收稿日期:2022-01-06作者简介:王星,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讲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李怀龙,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淮北/235000)∗本文系安徽省2019年度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师资精准化配置机制研究”(gxyqZD2019095);安徽省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信息化2.0驱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转段升级运行机制研究”(JK20097);安徽省2021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互联网+’驱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研究”(AHSKQ2021D49)的成果之一。摘要: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视域出发,发现高等教育信息化面临因理想预设而发展动力缺失的问题,存在教育资源配置理念依然机械固守的实然困境,需要以发展性资源配置的融合共生理念实现发展变革。文章通过解构发展性资源配置逻辑,即聚合汇能、精准赋能和综合增能,建构了发展性资源配置模式,涵盖实体化配置、网络化配置和虚拟化配置,规划了发展性资源配置策略,涵盖多元协同、基建升级、数据赋能和治理创新。发展性资源配置理念的建构,为破解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创新发展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实现高等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关键词:资源配置;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一、高等教育信息化赋能发展性资源配置理念转向(一)理想预设: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动力缺失信息化是中国特色“新四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量。教育信息化贯通“器”“法”“术”和“道”,能够发挥综合之效[1],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重大影响[2],其建设成效将直接影响新时代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创新发展。高校一以贯之地被认为是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肇始之地。首先,政策规划的策源地,高校集聚各领域专家学者,在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文件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技术装备的革新地,高校工程中心已经形成国家、省、市和校的综合发展体系,能够输出集硬件设备与解决方案于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