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2期2023年2月Vol.43,No.2Feb.,2023热带地理TROPICALGEOGRAPHY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农村建筑智能识别与三维建模方法研究陈彪1,彭欣月1,周素红2,陈家亮1,孔宪娟1,卞明月1,林高远1(1.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000;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摘要:中国幅员辽阔且农村房屋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乡村地区低成本、广覆盖的信息采集和建模一直是乡村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简易的农村三维建筑建模方式,即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农村建筑智能识别与三维建模方法,并以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河村为研究对象,建立精细化三维建筑模型。该方法分为粗模生成和深化建模2个阶段。首先,在粗模生成阶段,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MaskR_CNN技术识别建筑物,确定房屋位置并拉伸生成基础白模;在深化阶段,外业采集员根据实际情况,基于农村建筑模型库将基础白模替换为更精细的、参数化的白模;然后,通过简单的手机拍摄及纹理处理,实现建筑立面纹理的补充;最后,通过坐标匹配、影像地形融合、三维轻量化等技术形成真实的、可存储和可交换的三维建筑模型,可支撑乡村调查、乡村规划、乡村建设、共同缔造等应用。该方法简单易用,降低了常规建模在数据采集、处理等技术方面的高要求,为农村地区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大众化”建筑三维重建方法。关键词:农村建模;建筑智能识别;纹理映射;MaskR_CNN中图分类号:TP751;TP1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221(2023)02-0190-12DOI:10.13284/j.cnki.rddl.00363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中国农村地域辽阔,建筑物作为典型的地物要素,是农村生活空间的主体,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用地的重要保障之一(徐涛等,2022)。此外,农村建筑物的三维场景一张图是乡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数据之一,通过对农村建筑物识别可有效分析当前农村的密集程度和土地利用率(古杰等,2013;王利忠等,2019),同时对优化乡村发展布局、促进乡村振兴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现阶段农村房屋数据较为稀缺,如何快速、准确地构建农村三维建筑模型是乡村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内容。早期三维建筑建模依靠人机交互,在二维矢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3dsMAX、CAD等软件手动构建建筑物三维模型(谢小魁等,2016;单杰等,2019)。该方式模型精度高,但存在建模成本高、耗时长、覆盖范围小、真实纹理采集困难等问题,无法满足大范围快速建模的需要(张春敏等,2018;张俊辉等,2020)。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