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汇总精讲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期末 复习 第三 单元 物质 构成 奥秘 知识 汇总 精讲含 解析 新版 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汇总精讲 【知识结构】 定义 分子 性质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 物 原 原子(不显电性) 中子(不带电) 质 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构 结 排布规律 成 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结构示意图含义 的 金属原子 奥 原子分类 非金属原子 秘 离 定义 稀有气体原子 子 分类 书写 相对 定义 原子 公式 质量 理解 定义 分布 元素 符号书写以及原则 符号意义 元素 结构 周期表 规律 【知识梳理】 一、分子 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 【2023年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2023年甘肃兰州一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答案】D 【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错误; 故选D。 二、原子结构 (一)原子结构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 1、原子(不显电性)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2、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电荷数。 3、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但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的体积由核外电子决定。 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理解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个质量是个比值; (2)有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3)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之比; (4)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书写、记忆和运算方便。 (三)电子的排布 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排布规律:(1)第1层最多2个电子;(2)第2层最多8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8个。 3、结构示意图含义:圆圈(原子核);圆圈内数字(核内质子数);弧线(电子层); 弧线上数字(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4、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形成离子 金属原子 1-3(H、He除外) 易失去电子 阳离子 非金属原子 4-7 易得到电子 阴离子 稀有气体原子 8(He2个和离子除外) 性质稳定,不得失电子 5、在结构示意图中,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判断依据: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四)离子 1、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 分类:阳离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的离子。 阴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的离子。 3、 书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 数值为1时省略不写。 4、原子、离子、分子的关系。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 物质 原子 分子 典例3 【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一模】2015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答案】D 【解析】A、由于铀的元素名称铀中含有偏旁“钅”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铀核外含有92个电子;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核电荷数为92; D、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3是中子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 故选D。 典例4【2023年湖南株洲】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B.在该结构示意图中x=7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该元素为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A、由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选项说法正确。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在该结构示意图中x=7,x=17﹣2﹣8=7,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圆圈内的数字是17,为氯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典例5【2023年江苏苏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氦气 B.水 C.氯化钠 D.金刚石 【答案】C 【解析】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典例6【2023年山东潍坊】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答案】A 【解析】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典例7【2023年四川攀枝花】有下列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示意图中,共有   种元素。 (2)A粒子中的质子数为   。 (3)上述五种粒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是   。 (4)B粒子与D粒子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   。 【答案】(1)4;(2)13;(3)CE;(4)NaCl。 【解析】(1)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共有4种质子数,共有4种元素。 (2)由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A粒子中的质子数为13; (3)上述五种粒子中,CE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都是3相同。 (4)B粒子是钠离子,D粒子是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数不论个数)。 2、分类: (1)金属元素:“钅”(金和汞除外);最外层电子数1-3; (2) 非金属元素:“气”“氵”“石””;最外层电子数4-7; (3)稀有气体元素:He、Ne、Ar;最外层电子数8(He、2个); 3、元素符号: (1)书写:拉丁字母; (2)书写原则:“一大二小”一个字母的大写,二个字母的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 (3)意义: 宏观:一种元素。‚微观:一个原子。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④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只表示微观意义。 4、元素分布: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是O;Si;Al;Fe;C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和最多的金属元素Al;海水中最多的元素O和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和最多的金属元素Ca;最原始的元素H,即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 5、元素周期表: (1)结构:每个横行叫周期,共7个横行,即7个周期; 每个纵行叫族,共 18个纵行,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合成为1个族); (2)信息:  A是原子序数、 B是元素符号、 C是元素名称、 D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3)规律:横行: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化学性质相似);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2、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呈均匀的水膜。 典例8【2023年湖南怀化】加碘食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的“碘”、“锌”指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答案】D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碘、锌”应理解为元素,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典例9【2023年山东临沂】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B.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C.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D.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 【答案】C 【解析】A、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铈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典例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