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2431012023年第02期总第243期No.02.2023Sum243教育理论与实践“三全育人”体系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吴丹(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高校社团活动是高校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其他阶段的学校教育,社团活动在学生生活当中占据的比例明显提升,这些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好,提升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在社团活动中通过集体活动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素质等。然而,在当下的高校教学当中,社团活动却往往存在着活动内容少,活动质量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的教师应当运用三全育人的思想,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下面就对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策略进行探讨[1]。一、三全育人的内涵第一,全员育人。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的基础,它指的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当中所有与学生教育有关的人员全员加入学生的培养当中的教育机制。首先,从学校看,学校是高校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环境,是对高校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主力,而全员教育的思想要求学校的教育不能只限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在学校的课后,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开展教育,如组织集体活动、推广文明校园建设等。其次,从家庭看,家庭与学生关系紧密,在三全育人中同样要加入对学生的培养。以往,家庭参与学生培养的情况多发生在中小学的教育中,而在三全育人的体系下,家庭也要参与高校学生的教育培养。如帮助高校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等。最后,从社会看,社会是高校学生未来要投身的环境,为了做到让学生走向社会前做好准备。在高校教育中,社会必须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向学生展现自己的运行规律[2]。第二,全过程育人。全过程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途径,它指的是让高校学生从进入校园到完成学业、从学期的开始到结束、从课堂到假期的整个过程当中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育人贯穿到学生在校的每一个阶段当中。全过程育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差异化。虽然全过程育人要求学生在假期也接受教育,但是课堂与假期毕竟环境不同,教育的内容也应当体现出差异。一般来说,课堂内容要重严肃,而其他时间则要重活泼。其次,实践性。高校学生是即将走上社会舞台的青年群体。因此,高校学生的育人内容也应当重视实践性,重视课堂知识在社会生活当中的转化。最后,互补性。高校学生在不同时间段接受的教育不能是互相孤立的,而应当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作为一个整体发挥育人作用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