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小学高年级朗读能力的培养42918325157.docx
下载文档

ID:1472375

大小:16.14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小学 高年级 朗读 能力 培养 42918325157
小学高年级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能力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但在朗读过程中要做到赋予感情,就是比拟难的事情,这一阶段的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内容融入什么样的感情色彩。所以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学生可意通过模仿很快掌握朗读的感情投入。随着学生的摹仿,对知识逐渐形成了积累,朗读能力也就逐渐形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朗读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序言 语文课是所有课程的根底,语文课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小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时,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较好的朗读能力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也适合对小学生创新力的培养[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7-68 。所以小学阶段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要得到锻炼,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方式方法如何操作一直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难题。 一、 练习朗读的意义 (一) 通过朗读让学生领悟课本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词汇 朗读可以延长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长了,学生的思维容易出现倦怠,而朗读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延长。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朗读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朗读的越多积累的词汇就越多。朗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开展,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领悟到课本中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领悟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 大多数的小学生胆子都比拟小,提问他们发言学生呢个会显得紧张,通过朗读可以锻炼学生当众发言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朗读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字音,让学生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领悟文章结构的章法和机巧,还会在朗读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对口头表述和写文章都会有益[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第5次印刷 124-126 。朗读可以加深语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便于记忆和理解。如果将朗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入选教材的优秀篇章、名言佳句的反复诵读可以使教学愈味不觉,趣味无穷。投入感情的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和情感,朗读时将读者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读物中去,增强了读物的意韵感、形象感和情趣感。 〔三〕语文大声朗读的十大好处 1.是有利于开发右脑。 2.是能改变学生的性格。 3.是有利于学生体会到争论、辩论的真正意义。 4.是有利于不会大声读课文的差生得到改变。 5.是有利于刺激学生理解文章、书籍。 6.是有利于集中精力记忆材料。 7.是有利于语感的形成。 “诗性美〞再现出来。 9.是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效率的提很高。 10.是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二、小学高段朗读存在的问题 1.朗读的语言不标准。我们地区的教师,普通话水平较差,教师在授课时经常普通话与方言混用,尤其是语文教师,是纠正学生发音的,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语言形成阶段,时间久了学生就会随着教师的语言发音,不利于朗读的进行。 2.对朗读重视不够。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只是考试的成绩,不关心朗读的好坏,认为读好度坏没关系,缺少对朗读的应有重视。安排给学生的朗读时间很少甚至没有,导致学生只有在学校的朗读,家庭没有朗读,据调查有95%的家庭没有让孩子在家里朗读。 3.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兴趣。小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漏字、加字、错字,轻、重音不分,不看标点随意停顿,拿腔拿调,快读、唱读等问题。朗读过程中缺少自己的感情,缺少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只是一味的模仿[3]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02 。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厌倦朗读,对朗读失去兴趣。 。课堂教学每一环节都有目的性,朗读也是一样。有了目的和要求,才能让学生知道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增强学生阅读的动力,学生才会喜欢朗读,积极朗读。无目的和要求的朗读就是应付朗读,形同于无,学生就会心不在焉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进入疲劳状态,从而产生厌读情绪。 5.朗读时间把握不准。40分钟一节课,教学时间很紧。如果朗读占用的时间过多,就影响其它内容的进行,朗读时间太少又不能到达朗读的真正目的,学生没有完成朗读,朗读的效果也不好,失去朗读的初衷。 .在青年教师中常见的问题是对朗读的不重视,在上课的时候青年教师经常会说:“给你们10分钟时间朗读课文〞即不说为什么朗读,也不说朗读需要带着什么感情色彩,学生的随意性就比拟宽泛,导致学生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去读,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7.缺少朗读后的评价。做好朗读前需要指导,朗读后就应有评价。很多教师容易忽略这一细节,经常出现对学生的一个整体的评价:“读的很好,〞“读的还可以,〞。应该对学生中读的好的提出表扬,读的差的给予鼓励,不能批评。由于评价不到位,学生也就不会重视朗读,学生的朗读水平不会提高。 三、 培养小学中高段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习当作的兴趣是是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朗读也一样。为了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要注意一下几点: 1.让每名学生都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教师要有扎实的朗读根本功,用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引起学生去朗读的欲望。 3.采用适当的鼓励机制,每名学生在朗读时都有突出的地方,看到有点教师要及时表扬,缺点要鼓励不能批评,使学生通过朗读获得自信。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做好朗读根本功训练。 朗读是出声的阅读,是别人可以听到的阅读,是别人可以评价好坏的一种阅读方式。要想朗读好必须先把课文读熟、读正确,这事朗读的根本功。做到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育是养成教育,让人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4]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北京出版社 169页 。所以小学生在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在最初的朗读时能把课文读流利、读正确也就到达朗读的目的了。 〔三〕范读引导,情景入境。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能力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但在朗读过程中要做到赋予感情,就是比拟难的事情,这一阶段的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内容融入什么样的感情色彩。所以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学生可意通过模仿很快掌握朗读的感情投入。随着学生的摹仿,对知识逐渐形成了积累,朗读能力也就逐渐形成。例如,我们学校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在讲解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所进行的范读,给听课教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的朗读抑扬顿挫,时而消沉,时而高昂,听课的师生都被深深的吸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在教师让学生朗读时,很多学生也模仿的声情并茂,感情色彩相当浓。因此,教师的范读决不容无视。 教师的范读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七律·长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老人与海鸥等。第二种是讲中范读。适合于局部范读,主要是课文中重要的句段,要在理解的根底上带着感情去读。第三种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品位性和欣赏性,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白桦、草虫的村落等在学生理解课文后的教师范读重点段,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四〕朗读形式的形式要多样化,让学生偶尔换换口味。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在学生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根底上,进行分析与朗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朗读时可采用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合作读,用大多数人喜欢、适合课文的方式朗读,领读、引读、帮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和品读等 〔五〕注重朗读后的评论。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和学生要对朗读的效果给予评价。从朗读的声音大小、感情色彩和有无错字丢字等几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样就会使学生朗读能力不断提高。实际授课中评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课文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朗读评价,要采用鼓励性的评语,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优点,给予恰当的表扬,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批评、挖苦。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会产生自信,朗读的兴趣会更高[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23年1月第2次印刷 。 〔六〕理解课文培养感情,读出激情。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要做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学生就要理解课文。不理解课文就不可能带有特定的感情去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理解,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真正领悟作者写作品时的思想感情,带着情感读课文,把情感融入朗读中。 〔七〕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辅助学生朗读。 多媒体是现在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意在学生朗读时,利用多媒体配以音乐和画面,使朗读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有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利用课件展示飘着雪花的夜晚小女孩奔波在空寂无人的街道上,买着手里用来做火种的火柴,最后冻死在雪地里,让人产生无尽的凄凉与悲伤。此情此景即使最差的学生也不可能不在朗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带入感情色彩。 总结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小学中高段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带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朗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是一项真正意义的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