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Downymildewofcrucifers•霜霉病是十字花科作物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发生普遍。在沿江、沿海和气候潮湿、冷凉地区易流行。•流行年份大白菜株发病率可达80~90%,减产30~50%,甚至绝收,且病株不耐贮存。•除白菜外,油菜、花椰菜、甘蓝、萝卜、芥菜和荠菜上也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1.症状•十字花科作物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霜霉病。一般以晚秋和早春时的蔬菜发病较普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种荚等。•叶片被害时,初期在叶正面产生淡绿色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色泽由淡绿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并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叶片背面的病斑上则出现白色霉层。采种株发病,花梗肥肿,弯曲畸形,呈龙头拐杖状,‘老龙头’。甘蓝和花椰菜受害,幼苗被害产生霜霉,变霉死亡。成株期受害叶片正面产生凹陷、黑色至紫黑色、多角形病斑。萝卜上的症状与白菜的基本一致。但贮藏期易腐烂白菜霜霉病症状白菜霜霉病症状大白菜霜霉病病叶的背面萝卜霜霉病萝卜霜霉病2.病原•病原菌为寄生霜霉:Peronosporaparasitica(Pers.)Fr.,藻界卵菌门霜霉属真菌。•菌丝无色,无隔膜,寄生于寄主细胞间隙,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吸器为梨形、圆形或分叉状。•孢子囊梗由菌丝直接产生,从气孔伸出寄主体外,无色,无分隔,状如树枝,呈锐角二叉状分枝,末端的小梗尖细,向内弯曲,上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卵孢子黄色至黄褐色,近圆形,厚壁,表面光滑或有皱纹。•通常认为,卵孢子埋藏于寄主组织内,以肥厚的病组织内为多,病叶组织内一般较少。但据东北观察,秋白菜病叶的枯死病斑组织内常含有大量的卵孢子。•孢子囊和卵孢子都可以直接萌发产生芽管。大白菜霜霉病菌卵孢子大白菜霜霉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菌丝发育的适温为20~24℃;孢子囊形成的适温为8~12℃,孢子囊萌发的适温为7~13℃,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6℃。在相对湿度低于90%时不能萌发,在水滴中适温下孢于囊经3~4小时就能萌发;卵孢子形成的适温为10~15℃,适宜湿度为70~75%;总之,病菌发育要求稍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两季凉爽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霜霉病的流行。病菌属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此菌在我国存在3个变种:芸苔属变种、萝卜属变种和荠菜属变种。芸苔属变种P.parasiticavar.brassicae:白菜致病类型、甘蓝致病类型和芥菜致病类型。萝卜属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