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人的消毒隔离概述•感染: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力克氏体、螺旋体和寄生虫(原虫、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性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反复性、突发性的疾病特点。疾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感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除后借助某些传播因素侵入新的易感者机体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易感宿主•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切实做到:•控制传染源-------及时实施隔离技术.•切断传播途径-------采用消毒方法和标准预防.•保护易感宿主-------疫苗接种及其他措施消毒•是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重要性: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隔离•是指将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医疗措施。•重要性:是控制传染病流行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处理措施•对就诊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确诊及时隔离,无条件收治的病区或医院应转入感染疾病科或传染病专科医院隔离治疗。对甲类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非典、肺炭疽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必须用专车转至国家指定医院隔离治疗。、一、控制传染源•患者•传染源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预防病原体扩散。•对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在传染期间进行隔离与治疗。•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病情需要时,陪护人员应做好防护。二、切断传播途径•隔离:又称隔离预防,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感染因子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区域隔离:是指将感染源(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地点或特殊环境中,与普通患者分开,并及时消毒安置病人的环境,以患者疾病传播和不同病种之间的交叉感染。隔离标识隔离基本原则•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和操作规程,确保隔离措施有效。隔离技术•隔离技术:是指为达到隔离预防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医务人员和进入医院人员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