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急性中毒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及分类毒物:在一定剂量内能引起中毒的各种外来物质统称毒物。毒物的种类-P200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其中剂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中毒的概念中毒:某些物质(如化学制剂、药物、气体、植物、食物等)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机体相互作用,扰乱或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甚至死亡。毒物进入人体后,根据毒物的毒理学特点及对靶器官作用结果,可选择性地引起中枢、消化、循环、血液、泌尿、内分泌、生殖甚至酶系统等功能或器质性损害。按中毒发病的缓急分类急性中毒:大量或毒性较剧烈的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并很快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甚至死亡者。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少量毒物多次逐渐进入体内,经过一个时期的积蓄达到中毒浓度而出现中毒症状者。如职业中毒。按中毒的原因分类职业性中毒--劳动保护生活性中毒--误服、意外接触、自杀、他杀等。二、毒物的体内过程(一)毒物的吸收途径1.皮肤粘膜(见下页)2.呼吸道:最迅速,毒物发挥作用最快的途径。3.消化道:毒物经口食入。皮肤粘膜吸收脂溶性毒物腐蚀性毒物局部皮肤有损伤环境高温、高湿、皮肤多汗(二)毒物的分布毒物血液循环全身的体液和组织毒物作用部位引起中毒。影响毒物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毒物分子本身的化学特性。如水溶性、脂溶性等。毒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力。CO毒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如蛇毒嗜神经性。毒物通过某些屏障的能力。先天性毒瘾、各种药物导致畸形(早孕停--海豹婴儿)(三)毒物的转化毒物在体内代谢转化场所:肝脏多数毒物代谢后毒性降低。少数毒物代谢后毒性增加。如对硫磷(1605)氧化后对氧磷(四)毒物的排泄主要排泄途径是肾脏。肺:气体毒物皮肤:少数。可形成皮炎。消化道:重金属如铅、汞等。三、毒物的作用方式和发病机制1.局部刺激腐蚀作用。如强酸强碱。2.破坏氧的摄取、运输和利用,造成组织缺氧。如CO+Hb,吸入氯气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道阻塞窒息3.对酶系统的干扰作用抑制酶活力。如有机磷、铅、砷4.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功能。如四氯化碳、三氯甲烷+自由基5.受体竞争。6.影响代谢功能7.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四、急性中毒的常见症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眼皮肤粘膜五、诊断(一)临床症状:既往健康、突然发生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如昏迷、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