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附属二院感染内科方佩佩简称流脑,膜炎奈瑟球菌化脓性脑脊髓膜炎鼻咽部血循环,败血症,脑膜和脊髓膜,发热、头痛、呕吐、皮肤淤点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部分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可危及生命【病原学】脑膜炎奈瑟球菌又称脑膜炎球菌(Neisseriameningitis)属奈瑟菌属,革兰阴性球菌,呈肾形或卵圆形,凹面相对常成对排列,或四个相联,有荚膜,有菌毛,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多种抗原系统:•夹膜多糖抗原:群特异性,13个血清群,A、B、C群,其中C群的毒力最强,B群次之,A群最弱。•外膜抗原:外膜脂质和外膜蛋白。1外膜脂质:脂寡糖抗原(LOS),12个血清型,主要的致病因子。参与致病的多个环节。2外膜蛋白抗原:分为H.8蛋白、1型、2型和3型•菌毛抗原:型特异性,致病有关内毒素和菌毛是主要致病因素细菌的抵抗力:抵抗力不强,对寒冷干燥一般的消毒剂均很敏感。本菌含自溶酶,如不及时送检接种极易溶解死亡。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或用运送培养基(Stuart培养基)人类是脑膜炎奈瑟球菌的唯一宿主,是人鼻咽部常见的寄植菌。细菌的培养:该菌营养要求较高,应采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5-10%CO2成无色透明\光滑湿润\有光泽的露滴状菌落需与其他萘瑟菌鉴别:脑膜炎萘瑟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果糖和蔗糖,氧化酶试验阳性菌群的变迁:流行菌株:我国仍是A群为主(90%以上),其次是B和C群但今年来B群发病率逐年上升欧美发达国家以B\C群为主1、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特别是前者带菌者无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因此作为传染源意义更大潜伏期末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本病的隐性感染率高,(免疫力有关)在流行期间,鼻咽部带菌率达50%以上,以A群为主,但非流行期间以B、C群为主【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直接传播:鼻咽分泌物咳嗽、喷嚏、说话等经飞沫直接经空气传播经日常生活接触间接传播:的可能性不大。但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的发病有重要意义。环境的影响:空气不流通、居住拥挤、上呼吸道感染等都有利于疾病的传播。密切接触咳嗽、喷嚏Susceptible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PatientsCarriers传播途径3、人群的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儿童,5岁以下,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抗体水平下降)60%~70%隐性感染,30%上呼吸道感染和出血点型,典型流脑仅占1%。新生儿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