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一战秘史》读后感10篇.docx
下载文档

ID:943579

大小:14.26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战秘史 2023 秘史 读后感 10
一战秘史读后感10篇 一战秘史是一本由(美国)梅尔(G.J. Meyer)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4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战秘史读后感(一):好比一本盗版   论原著本身的品质,该给至少四星半,整体表达流畅,结构明晰,每节中插入的背景资料非常有用,不失为一部一战方面的好书。但是,不知是翻译惰怠还是编辑缺失,新华出版社把这书做的好比一本盗版,各种错字别字漏字,标点错误断句错误,人名前后不一等等多不胜数,真是可惜了一本好书。   一战秘史读后感(二):非秘史,而是一战的全景再现   这本书中文标题感觉像地摊货,但是内容确实不错。内容详实,如果想了解一战,真的是一本不错的书。各方面都有提到。读起来也不费力,我5天就读完了。全景再现一战历史的书我只看两本,这是其中一本。国人写的一战书就不要看了,因为国人根本没有时机去查阅各国的档案,根本没有公信力。   这本书对施里芬方案的详细讨论是亮点,对人物性格亦有刻画,有点人物传记的味道   我还根据这本书写了一篇文章一战德国差点打赢的地缘因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号: 超级大国战略工作室   一战秘史读后感(三):一流的原著,三流的翻译,四流的出版   对于现在的翻译和出版,我是不敢尝试的。所以我的习惯是去孔夫子买旧书。   可这次有新华书店的书卡,不能用在孔夫子或者当当卓越,只好在新华书店挑几本。   此书看看目录,再粗读几段,觉得写的不错。新华出版社也觉得还能放心,就买了这本。不过当时就觉得书名“A World Undone——The story of the great war 1914 to 1918〞翻译成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让人不舒服。   果然,从第一章开始,错误就开始不断涌现,不过大都搞不清楚是翻译错误还是排版校对错误。看到后来,把“工厂〞翻译成“工作〞,就在相同的自然段“劳合·乔治〞又冒出了“劳埃德·乔治〞的译名。这样的错误,我觉得是使用翻译软件造成的。   不过不管怎样,此书原著确实不错,客观中立,取材精当,文笔流畅,历史进程和因果关系的宏观层面分析到位,而民众、士兵的境遇、生活等微观方面也能兼顾,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不像李德那本一战史,令人望而生畏。   一战秘史读后感(四):一战带给我们什么   谢谢作者,偶然知道此书,被详实的描述所吸引,尤其对一些参与战争的各方高级将领的心理活动的所描述,这些并不是凭空的猜测,作者会给出日记及命令等具体的行为作为描述的依据,很用心的作品。 让我有时机有兴趣了解一战的大概,重要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了解到战争的残酷,认识到人民在战争中的种种灾难式的遭遇,大战前以及大战初期与大战后期欧洲民众的心态来了个大转折,警醒着我们,那些动不动就要战的键盘侠们让我想起了一战前的欧洲人对战争的态度,如果真的使键盘侠们如愿了,等待我们的将是一战中民众及军队遭遇的重演,真是可怕。 另外,战争的开始也许要超过我们预期的速度,大战开始前很多人不相信会打起来,包括政府高管,但很多人总是在和平时期渴望一些大的改变,这很危险,尽管很多人口头上说祈求世界和平。 对于战争的到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很好的认识,抱着和平的心态维持具有绝对威慑力量的军事存在是有必要的,我们现在的政策就是这样,这点很让人开心,领导人的格局以及心理状况都可能会对战争的发生、进程、结束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但这些很难让普通民众来决定,普通民众永远都是被引导的弱势一方,无论是顺从还是对抗,永远是被利用的,这也不全是坏事,只要维持一定的均势,这种状况也是最好的。 任何战争都掺杂着政治,更确切的说战争是为政治效劳的,不想太多的以偏概全的总结,因为历史是复杂的,描述可以避繁就简,但那段复杂而残酷的岁月已然发生过了,只有当时的人民才能感受到,我们能做的只是寻找产生过错的漏洞,吸取教训,补救那些本来可以防止的错误,这是最好预期结果啦,但人们永远无法到达这个预期,永远!历史是会重演的,甚至方式都不会变!   一战秘史读后感(五):一战秘史内容提   第一局部 1914年7月:跳入深渊   第一章 6月28日:黑手降临   【背景:塞尔维亚人】   巴尔干半岛动乱渊源→2022多年前   东西罗马帝国(东正教与天主教)分界线在此,同时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分界点。   俄国→想要获得君士坦丁堡→庇护塞尔维亚在内的东正教信徒   中世纪后期→塞尔维亚人成为土耳其的一局部→俄国帮助建立小公国→塞尔维亚王国→巴尔干种族大杂烩   (塞尔维亚的梦想:把波斯尼亚纳入大塞尔维亚)   1908:波斯尼亚下属奥匈帝国→塞尔维亚求助俄国失败   1911:刺杀塞尔维亚王室的黑手会(统一或死亡会)建立,领导人——迪米特里维奇(“神牛〞)   1912:两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赶走土耳其、打败保加利亚,扩大地盘   1914: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黑手会刺杀,塞尔维亚首相帕希奇知情而无法制止   【第一章主干事件】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妻子索菲在萨拉热窝(奥匈帝国—波斯尼亚省—萨拉热窝市)被刺杀   斐迪南大公:哈布斯堡王朝后人,奥匈帝国皇位合法继承人,妻子索菲地位较低   第二章 痛改前非   【背景:哈布斯堡家族】   公元800年:日耳曼部落→推翻古罗马帝国,占据神圣罗马帝国荣誉(1440-1711年由哈布斯堡家族担任皇帝,第一位:腓特烈三世,史上拥有最多土地的人:查理五世)   →之后家族每况愈下   哈布斯堡西班牙分支近亲结婚,生育力丧失   奥地利分支受普鲁士骚扰   →拿破仑结束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只能顶着奥地利皇帝头衔   →弗朗茨·约瑟夫继位,时间漫长但诸事不顺,奥地利与匈牙利成为二元帝国,内部决策体制复杂,匈牙利不同意斯拉夫成为第三元(尽管斯拉夫人占人口3/5)   →弗朗茨·约瑟夫丧失子嗣,斐迪南大公成为继承者,约瑟夫长寿却孤独   【第二章主干事件】   贝希托尔德(奥匈帝国外交官):性格温软懒散   康拉德(奥匈帝国总参谋长):激进好战,主张消灭塞尔维亚   1914年前后:奥匈帝国内部组成庞杂而衰败,塞尔维亚为重大威胁   1906:猪肉大战,维也纳阻断塞尔维亚进口市场,塞方并无大碍   1908:奥匈帝国吞并波、黑两省,塞尔维亚在波黑两省制造动乱   (奥匈帝国与德国同盟,塞尔维亚与俄国、黑山同盟)   1912: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奥斯曼帝国消灭,俄国同盟更壮大,奥匈帝国无作为,塞尔维亚联合打败保加利亚   俄国、奥地利各自苦恼,德国不愿丧失欧洲唯一同盟奥匈帝国   第三章 火烧欧洲   【背景:霍亨索伦王室】   15世纪起:第一位知名的霍亨索伦家族成员腓特烈伯爵→从神圣罗马帝国手中获得勃兰登堡→其后代由此创造了普鲁士王国→最光辉的统治者: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   拿破仑时代:普鲁士成为法国附庸→重获胜利   俾斯麦时代:德国战胜奥地利→霍亨索伦家族控制德国与法国接壤局部   →霍亨索伦家族威廉一世同时任普鲁士、德国两个统治者身份→德皇威廉二世   【第三章主干事件】   斐迪南大公遇刺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维也纳各自小骚乱   奥匈帝国十分繁忙,急于处理塞尔维亚→1.必须获得德国支持 2.奥地利与匈牙利要同舟共济 3.由于军队调度、法国访问俄国等原因无法立刻备战   奥地利求助德国→德皇威廉精神支持但给出“空头支票〞→7月,贝希托尔德(奥匈外交部长)召开内阁会议,匈牙利总理蒂萨反对过激行为→奥匈内阁隐瞒德国的情况下通过草拟照会→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最后通牒→塞尔维亚开始战争发动、求助俄国并得到帮助,俄国备战   第四章 7月25日至28日:秘密和谎话   【背景:罗曼诺夫王朝】   第一代沙皇:米哈伊尔→彼得大帝登基,罗曼诺夫王朝出现在欧洲的历史舞台,崇尚西方、彻底改革俄国,建立新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大帝死后→皇后凯瑟琳一世→彼得三世,娶妻德意志公主(凯瑟琳大帝)→凯瑟琳大帝登基,俄国剧烈扩张   凯瑟琳大帝死后→孙子亚历山大一世,开始进入固定开展模式:统治前期改革,统治后期反革命→尼古拉一世,不改革,冰冻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亚历山大三世,专制→尼古拉二世(一战时在位)   【第四章主干事件】   7.25   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宣布战争发动,俄国进入准备期   塞尔维亚的回复并无挑衅性,但依然无法扭转局面,奥地利部署军队   7.26   奥地利战争发动不紧不慢试图提示法国英国抑制俄国野心,但无人接收;俄国进入战争发动第一阶段,但假装不是;德国开始感到威胁;法国大使催促塞尔维亚与俄国快行动;英国模糊中立;局势尚未不可扭转但也无人能掌控   7.27   奥匈帝国继续强调战争状态,尽管财政匮乏;德皇威廉回国,却被隐瞒奥匈宣战实情   7.28   德皇反对奥地利战争发动,之后又建议“贝尔格莱德终点站〞方案   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大使误以为维也纳不愿与俄方谈判,萨索诺夫被法、德、塞、俄国内多方隐瞒与催促   第五章 7月29日至31日:恐惧是个坏谋士   【背景:奥斯曼帝国】   土耳其人统治巴尔干半岛长达500年→巅峰时期:苏莱曼大帝→谢里姆二世、三世:寻欢作乐,荒淫暴虐→穆拉德四世、易卜拉欣   拿破仑时期:征服埃及→一战前的奥斯曼帝国接连败仗→奥匈帝国吞并波黑两省→土耳其人几乎都被赶出欧洲→奥斯曼帝国疆域依然广袤   【第五章主干事件】   7.29   德皇与沙皇的斡旋,德方希望俄方停止战争总发动   7.30   萨索诺夫向沙皇提出立刻进行总发动,认为德方早已开始准备   法国方案将英国拉入一边从而阻碍德国,英国回应模糊   德国要求奥匈帝国放弃“贝尔格莱德终点站〞方案,各国均认为战争已不可防止   7.31   德国向法国和俄国发出“双重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停止军事措施否那么德国也将进行发动,要求法国宣布中立   德皇与沙皇依然在斡旋,试图防止战争爆发   第六章 8月1日:跳入黑暗   【第六章主干事件】   德国不能在进行战争发动后让军队处于等待状态(由于总参谋长毛奇的“施利芬方案〞—速度就是胜利)   “双重最后通牒〞没有得到法、俄的回复,德与俄处于交战状态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保证法国保持中立,德皇威廉欣喜假设狂,把军队集中到东线→毛奇竭力反对→英国变卦,称难以保持中立→德皇威廉大骂格雷→德俄战争无法防止,德驻俄大使普塔莱斯与萨索诺夫抱头痛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