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有统筹账户吗.docx
下载文档

ID:756828

大小:20.30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城乡居民 医疗保险 统筹 账户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有统筹账户吗 。现行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虽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在医疗保险城乡分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责任缺失、资源浪费严重、制度衔接困难、统筹层次低等,人为地造成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二元格局,违背了城乡统筹开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建议通过加强政府责任、统一管理机构、实现城乡衔接与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等方式,进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统筹,逐步实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全民覆盖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 关键词: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0.68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2-2589-04 strategiesforsuggestionsonoverallplanningofruralandurbanmedicalinsuranceinchina SHIHong-wei,SHENSi-si (BusinessSchoolof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212013,Jiangsu,China) Abstract:Thecurrentimplementationofruralandurbanbasicmedicalinsurancesystemhadgotobviouslyachievement,butthesegmentationofruralandurbanmedicalinsurancehadanegativeimpactontheprocessofbalancingruralandurbanareas,forinstance,lackofgovernmentalresponsibility,seriouswasteofresources,difficultconvergenceofsystems,andlow-levelcoordinationetcetera.Itwasartificiallycausedbythemedicalinsurancesystemforruralandurbandualstructure,whichwascontrarytothebasicrequirementofoverallplanningofurbanandrural.Thus,thereweresomesuggestions,forinstance,strengtheninggovernmentduties,integratingofadministrativeorganization,achievingruralandurbancohesionandmulti-levelmedicalinsurancesystemimplementation,improvingtheoverallplanninglevel,enhancingthemedicalaidsystemandsoon,tobalancetheurbanandruralresidentsinmedicalinsurancecoordination,thengraduallyimplementingthetargetofurban-ruralintegrationanduniversalcoverageofmedicalinsurancesystem. Keywords:overallplanning;ruralandurbanresidents;medicalinsurance;suggestions 当前,我国由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根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共同构成的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了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及农村人口,确实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参保者的受益面得到扩大,也对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 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根本生活,到2020年要建立一个人人享有根本医疗卫生效劳的制度〞;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2011年“根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政策目标;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把统筹城乡开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医疗保险作为城乡居民生存和开展的根本需求,更是“城乡统筹开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医疗效劳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而现行的以城乡户籍制度为根底的城乡医疗保险人为地分割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造成了新的城乡二元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效劳的公平性。城镇居民根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在实际运行中也出现了覆盖人群有交叉或空缺等问题。有研究学者根据中国家庭的调查实证研究后提出:中国城乡分割的医保制度增加了人们花费高额费用用于医疗效劳的风险,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已成为许多贫困的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障碍[1]。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在财政补贴的标准上较为一致,缴费单位都是以家庭为参保单位,在待遇标准、费用支付等方面具有相同的制度安排。因此,首先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最终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民覆盖医疗保障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根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1.1根本情况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是我国城乡居民根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局部。2003年,国家为农村居民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局部农民工在流回农村后也转入新农合。新农合主要隶属于卫生系统,由卫生部门作为行政主管和监督者。截止2008年9月底,全国参加新农合人口8.14亿人,参合率达91.5%,与上年相比增长了5.3个百分点。截止2009年6月底,政府财政2010年补助标准到达每人每年120元,报销比例由30%提高到50%,封顶线2009年也提高到当地农民纯收入的6倍左右[2]。 2007年我国为城镇老年居民、学生、少年儿童、残疾人、非从业居民等群体建立了城镇居民根本医疗保险制度,隶属于社会保障系统,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国城镇居民根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过亿,到达10012万人,比2007年底增加5721万人。截止2009年6月底,政府财政2010年补助标准也将到达每人每年120元,报销比例2009年到达50%,封顶线2009年也到达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2]。 这两种制度的政策框架根本相同,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都由政府组织、引导、推动,城乡居民自愿参保;二是都以区为统筹层次、以家庭(居民户)为主体;三是都以个人缴费和政府财政补贴相结合共同筹资;四是都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那么,是以解决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费用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3]。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政府投入缺乏,法律保障缺失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总投入(卫生总费用)始终缺乏。2009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约占GDP的5%,远远低于兴旺国家(美国及欧洲兴旺国家卫生总费用均占到了各自国家GDP的10%以上),甚至低于印度、巴西(2007年卫生总费用比例分别到达GDP的8.4%[3])等开展中国家水平。 医疗保险是我国卫生事业开展的重要组成局部,而长期以来对卫生事业缺乏投入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城乡医保制度的建立和开展。在现有卫生事业总额投入缺乏的情况下,有限的资金应更多地用于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开展;但与此同时,如果对城镇医保补助缺失又容易导致较高的保险费率,进一步影响城镇居民的医保参合率。 由于目前我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分别独立运行,各自拥有独立的运行指导意见、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等,难以形成一部统一权威的社会医疗保障法[4]。各项规章制度的权威性缺乏,导致医保基金因少报、漏缴而流失的风险性增加。同时在医疗保障效劳过程中,效劳者与参保者也会因缺乏严格法律约束机制而发生道德风险等问题,导致管理松懈、医保资金筹集缺乏等,严重影响了城乡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开展。 1.2.2多部门分制,各项资源浪费严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管理体制不统一。两者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建立有一套独立的管理系统,管理范围、方法及程序也各不相同。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处理好各自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因为效劳对象等原因,又需要掌握对方的诸多常识,形成了业务交叉,造成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和管理上的重复投入[5]。两种制度的业务经办资源分散,各自又确定了不同的医疗机构、药品目录与计算机网络,资源无法共享,不能兼容,导致运作本钱增加。两者又各自拥有一条网络信息专线,没有统一标准的技术标准与运行,重复建设,造成极大浪费,数据的平安也受到很大影响。 1.2.3城乡分割,制度衔接困难中国工业化进程使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但目前居民医疗保险的城乡分割、管理体制的二元化给制度的实施带来很多方面的问题:①待遇水平低。由于现行的参保人群按城乡户籍化的制度设计,城乡一体化进程较慢的地区居民多数选择参加新农合,使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仅参保人数少,参保人群也多为老人、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都属疾病高发人群,易导致保障水平低下、基金出险等问题;而城乡一体化进程较快地区的新农合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城镇化导致农民身份的非农化使新农合参保人群多为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缺乏工作技能及支付能力的社会弱势群体,导致新农合制度不仅大病补偿水平低且缺乏小病保障,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②限制了特殊人群的待遇享受。处于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民成为“边缘人〞[6],一方面由于身份受限制被排除在了城镇医保体系之外,另一方面由于其劳动力岗位变换、个人社会身份变更频繁,在其户口所在地参加新农合也会带来交差参保、异地就医等问题,这就使得农村地区外出打工的参保者无法正常享受应有的医保待遇,影响了保障水平。③政策不统一。两种不同医疗保险制度财政补助的比例不同,个人缴费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个人缴纳医疗保障费用所占总筹资比例的上下,会直接影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新农合相对个人缴费少,政府补贴多;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多,政府补贴少。而很多地区城乡居民选择受到一定限制,低收入的城市居民无法选择缴费标准较低的新农合,而相对富裕的农村居民也不能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些都难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开展的形势。 1.2.4统筹层次低,抗风险能力下降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根本上都是以市、县一级统筹为主,并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统筹层次。由于城乡之间及各地社会经济开展水平有差异,城乡医保制度无论在筹资补归还是管理监督上都存在较大的不同,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不利于医保制度统筹层次上的提升。 由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多为老年人、儿童、学生、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人数少,资金总量小,抗风险能力必然较弱;新农合大多面对的是收入水平低下的农民,更有一局部无经济来源的困难人群、残疾人等,他们甚至无力承担医疗保险的缴费责任,保险费用缴纳只能通过政府补助、社会捐助完成,筹资水平受到很大影响,抗风险能力也会不断下降,最终无法满足城乡居民的疾病治疗需求。 2统筹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对策建议 2.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快城乡医保制度的立法保障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为了缩小城乡医疗保障水平的差距,必然会造成农村居民医疗支出负担的增加,在保证农民缴费不过快上涨的同时,国家财政应当加大资金的补助力度,补齐实际需求和现有筹资金额间的缺口,同时增加对农村地区或经济不兴旺地区的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的卫生资源向农村流动,以提高卫生效劳及医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