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统计道路畅通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67706

大小:26.75KB

页数:1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统计 道路 畅通 调研 报告
统计道路畅通调研报告 “道路畅通〞工程是x市委二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全市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12345工作总体要求中的五个工程之一,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创立省级卫生城、园林成、环保模范城的“三城连创〞密不可分,不仅直接关系到x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开展,更是确保x作为晋南中心城市可持续开展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强市开展战略的不断深入,x市经济社会开展步入了明显的上升通道,在全省和整个中部城市的地位显著提升,城市开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开展,近几年x市车辆增加迅猛。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2223年末全市民用汽车已到达20.2万辆,比x年末的5.6万辆增加了2.58倍,五年间平均每年增加2.9万辆,年均递增29.1%。其中,小轿车更是从x年末的1.4万辆快速增加到了8.1万辆,增长4.88倍,五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34万辆,年均增速高达42.5%。日益庞大的人流、物流、车流,给本来就处于薄弱环节的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交通供求矛盾日趋锋利。对此,假设不能采取及时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势必成为拖累x经济开展后劲的制约瓶颈之一。因此,新一届x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可谓十分及时。在此本文仅就如何抓好x市区的城市道路畅通这项民心工程提出一点思考和建议。 一、对x市区交通现状的分析 八十年代以来,x市区的道路交通建设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对鼓楼东大街、解放路、贡院街、平阳南北街、鼓楼南北大街、向阳路等主要道路都进行了屡次拓宽改造,修建了环城路、滨河路、市区过境公路和三座汾河大桥,打通了向阳西路、鼓楼西大街、信合西路与滨河路的连接等,使城市路网得到了很大的开展。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x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双重失衡日趋严重,也就不可防止的导致了主XX县区交通拥挤阻塞和城市活动效率的每况愈下。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网结构不合理,加重了交通拥挤阻塞 市区道路网容量,除了要有足够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及其网络的连通性等条件。从x市区道路网结构的现状看,由于迎春街、体育街、财神楼街、解放西路、向阳路、信合东路、中大街等主次干道均呈现为断头路或t型路状况,不能与滨河路、环城路、市区过境公路等外围道路直通,没有形成通畅有效的交通网,所以难以对市区内的大量车流通过网络予以分流。加上承担公共客运交通主要力量的公交车没有专用道路、车辆缺乏、线路少、覆盖面小等问题使其对客流的吸引力明显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一次出行承担客运量比率极低,但占用道路网容量相当大的小汽车的快速开展。两者在道路容量分配上的严重失衡,更加加剧了交通拥挤阻塞。 2、汽车交通开展失控,道路建设难以适应超常增长的需要。 最近几年,x市的汽车拥有量每年以平均递增率近30%的速度在快速开展,其中以城市使用为主的小轿车年均增速更是超过了40%,而与此同时市区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年平均增加率相比之下却少得可怜,致使汽车交通需求,特别是小汽车交通需求,与市区路网总容量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在x市区北起向阳路南至信合路,东自迎春街西到鼓楼南北大街市区中心地带的道路网超负荷状态明显,特别是上下班顶峰期更为突出。 3、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与其交通环境最大允许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应当说,近三十年来x的城市建设相比而言确实得到了快速的开展,但这些建设总的感觉是对旧城的改造,是拆旧建新,是拆平房建楼房,城市扩张严重缺乏,造成在有限的空间内楼房越建越多,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中心区域黄金地段地价不断上涨,土地利用结构和开发强度逐步转向了不利于缓解交通紧张的方向开展,并与交通环境最大允许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可否认,利用级差地租的梯度分布原理,在地价高的中心区引资搞开发,有其合理与必要的一面。但是,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势必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产生与开发的初衷相悖的负面效果。特别是大型超市、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建筑和档次较高的商品住宅楼,随着它的建成都会吸引大量的人流、车流。如果这些高容积率建筑在整个城市的空间上分布不当,势必给本已拥挤不堪的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市区万佳福超市及各分店、世纪百悦购物中心、安达圣购物中心、五洲饭店、市人民医院新楼等建筑落成后,其周边交通的拥堵状况就是很好的例证。 4、停车空间和停车设施严重缺乏,乱停车现象相当普遍。 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包括早期的城市规划,特别是道路交通规划对静态交通问题考虑不够,市区绝大多数大、中型公共建筑没有地下停车场,地面停车设施严重缺乏等,致使汽车停车设施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静态交通设施“硬件〞短缺和“软件〞不到位,加上有些司机只考虑个人方便省事,乱停乱放现象虽经整治仍十分普遍。这种无序现象,既影响市容观瞻,又占用大量道路空间,不仅加重了道路交通的拥挤阻塞,还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安宁构成威胁。因此,统筹解决停车问题已刻不容缓。 5、相互占道、人车混行等问题突出。 由于近年x城市建设的特殊性,导致道路的拓宽与改造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每次拓宽的幅度十分有限,拓宽一次只能畅通很短的一段时间,紧接着的又是更加拥堵,因为道路的拓宽改造速度总是赶不上市区人口和车辆的增长速度。在市中心区域各条主次干道上,白天几乎找不到一条完整畅通的人行道,现有的很窄而且尚不能满足行人需要的人行道,还大多被各种车辆的无序停放和商贩所占用,有的甚至成了经交管部门批准设置的各种车辆存车处,造成行人无路可走不得不挤占非机动车道,加上常有一些机动车违规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或停放,大量的非机动车又挤入了机动车道。相互占道、人车混行十分普遍。 6、交通管理不到位。 过去,x市、区两级政府在不同时期,针对当时的不同状况,都曾采取了一些非常及时,也比较有效的措施来治理交通环境,对缓解当时的市区交通拥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说,历次的整治总是力度大、措施硬、效果明显,但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制度约束,不能对相关职能部门产生长远的约束效应,使得一些职能部门没能持之以恒的认真落实自己的职责,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整治成了一阵风,整治的成果没有得到延续,交通违章和拥堵现象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反弹,市区交通陷入了拥堵——整治——再拥堵——再整治的怪圈。不少市民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能力产生了疑心。 总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x正处于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开展阶段,城市交通机动化趋势开展迅猛,交通需求特别是机动车交通需求,处于超常增长状态,而市民的城市意识和交通意识以及城市根底设施的开展速度严重滞后于高速增长的交通需求,导致道路堵塞日趋加重。道路交通问题归根结底是人、车、路及交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协调所产生的交通矛盾,它在一定程度上已严重影响了x人居环境的改善,影响到了城市的可持续开展,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开展。因此畅通工程重点就是要考虑和解决好车辆的停与行、人和车通行与优先通行等方面的问题。 二、对实施道路畅通工程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当前,城市交通开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城市化、汽车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条件下,如何从总体上有效地处理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开展,实现城市交通平安、有序、通畅、方便、经济、高效和生态的综合目标。就x市内交通开展目标而言,应通过拉大城市框架,让道路建设及其网络结构合理化,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等措施,尽快建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的城市高效道路网,大力开展公共交通事业,建成以大容量的公共汽车为主体的公共客运交通网络。形成功能健全、结构合理,并具有较强承载能力与应变能力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积极为实现平安、有序、通畅、方便、经济、高效和生态的综合交通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1、建立统一集中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改革由各部门分头管理、缺乏统筹和集中调控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交警、城管、建设、园林、公交、教育、宣传等职能部门参加的统一集中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对重要和重大的道路交通工程和管理举措,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以便为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实现道路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提供管理上的保证。要运用交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策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尽快研究制定市区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急需而又关键的交通政策和法规,并使之早日生效。 2、尽快优化市区道路网。 要把市区道路网的总量增加(扩大容量)与网络结构调整统一起来,同步实施。通过道路建设投资的科学取向与重点选择,使相关路网的有效容量增加,应变能力增强。要努力使市区道路的路网作用得到高度发挥,确保主次干道、支路、小路之间互通便捷,不断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根据现有的市区路网状况,建议尽快打通车流量较大的断头路和t型路,如:体育街(或财神楼街)与环城南北路的连接,迎春街与环城南北路的连接,平阳北街与12023国道过境公路的连接,信和东路与环城东路的连接,河汾路经中大街与信合西路——印染巷——七中巷的连接。拓宽孙膑庙、燕儿巷、信和路、解放东路立交桥段等,以促进主干道的微循环和因局部路段过窄造成的肠梗阻。在此根底上,可以考虑将滨河东路改造成贯穿南北的城市快速干道,向北与32023国道过境公路连接,向南通过华门背后与12023国道过境公路和霍侯一级路相连,同时在全线实行封闭交通,对所有交叉路口予以改造,实现立体交通或环形交通,取消全部红绿灯,确保出入市区车辆能快速畅通。通过这些措施力争形成比较完善的网格状市区主次干道、支路与快速道路相连的交通网络,增强相关路网的应变能力,为跨区出行的机动车车流提供更多的选择路径,减少车流的迂迥量和相应的通行能力损失,减轻交通流高密度区内主干路、次干路的负荷强度,为易发生交通拥挤阻塞的路段提供多个分流疏解的通道,从而降低交通阻塞发生的机率,减轻中心区的交通压力,提高市区车辆的出行效率, 3、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交通需求的调控。 在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双重压力下,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急剧膨胀,但我们现阶段的城市交通管理方式还主要集中在对已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交通流实行“人—车—路〞三要素的被动式传统管理模式上,重点放在了微观层面,无视了交通源的管理。这种以交通流为主而无视交通源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开展的需要,而必须代之以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的主动式交通管理模式,有创造性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是要从城市交通开展战略的高度考虑,采取交通源(交通流发生与交通流吸引)与交通流(已发生的交通出行)控制并重的调控模式,尤其要通过城市规划突出对交通源的控制。要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并认真落实,通过市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开发强度的合理化,使中心区域与外围吸引的交通总量和交通流分布强度相对均衡,并将无效交通量和过度密集的交通集散量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城市功能区域的规划,将行政和商贸区域外移,XX县区逐步转为生活区域。一方面,政府机构要尽快迁出中心区。目前尧都区委和政府已经迁往解放东路,市政府也应尽快迁移。两级政府机构迁出中心区后,对解放路、鼓楼东大街和南北大街上公务用车的分流作用会非常明显。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吸引并产生大量交通流的公共建筑尤其是高容积率建筑的盲目开展和过度集中。中心区应按照只拆不建的原那么严格控制大型商场、超市和商住楼的建设,对搬迁或撤除的建筑空地全部就地实行绿化或用于修建停车场。拟新建的大型商场、超市和商住楼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向外围开展,坚决防止“扎堆〞效应引起的人流和交通流大搬迁。 4、优先开展公共交通,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