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调查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是现代教育应当重视的重点,对于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培養十分重要,因此教育建设应当做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期下,现代大学生往往缺乏劳动意识,其原因在于现代大学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忽略了劳动精神的培养,同时受家庭教育影响,很多家长从小溺爱孩子,大学生自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这种习惯也许会随着年岁增长淡化,但很难完全消失,代表大学生缺乏劳动精神。5月1日-5月4日对系部教师及17级、18级、19级学生分别开展劳动教育相关调查,得出以下结论;一、目前大学生劳动观念现状当前我校大学生均为95后学生,大局部学生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中,从小学到大学,劳动对大局部学生来说比拟陌生。另外,目前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也缺乏此类教育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的学时数比例远远低于在校总学时数。在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1、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尊重校内保洁及勤工俭学学生劳动成果。在学校中随处可见教室墙壁、书桌上的脚印和乱涂乱画的痕迹。随处可见的纸屑、垃圾,食堂里剩饭剩菜成堆。很多学生无视父母辛苦,在消费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互相攀比。2、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中偷懒耍滑,一些必要的劳动比方个人清洁卫生也不愿意做,有的甚至在校期间没有清扫过寝室教室卫生,很少清洗自己的衣服和被褥,假期回家不愿意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劳动意识冷淡,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好逸恶劳,旷课违纪甚至考试时弄虚作假。二、原因分析1、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无视,学生在家里根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2、从学校层面来看,没有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较少。3、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局部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一局部学生认为混张文凭只需拿到好分数,不需要有积极的劳动意识。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只是分数的竞争,没有人会对劳动的积极性进行竞争。同时受某些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出现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三、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意义的认识通过调查,学生对中共中央、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