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东盟国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docx
下载文档

ID:588578

大小:22.64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东盟 国家 对外贸易 经济 增长 理论 分析
天道酬勤 东盟国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不同区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尽相同,本文首先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根本回忆,以东盟为样本,论证了这些理论对东盟国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知道作用和具体表达,验证了他们的相互促进关系。 关键词:东盟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0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深了各国间的相互往来与依赖。当今的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封闭锁国而取得经济的迅速开展。开展对外贸易,对任何国家的国民经济而言都显得十分重要。东盟国家尤其是老东盟国家无疑充分认识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了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功能,使各国的经济取得的了高速的开展。本文 将从理论上对东盟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论证。 1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回忆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为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第一次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开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的是亚当·斯密。他认为:通过开展国际贸易各国可以根据本国的优势进行专业分工,这种分工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可以为一国剩余产品实现其价值,使一国产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国民财富;对外贸易不仅通过扩大生产使国民财富增加,而且还增加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开展。 大卫·李嘉图那么从贸易对一国利润率的影响来说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认为,一国通过开展对外贸易进口本国生产本钱较高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从而降低国内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进而可以降低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厂商利润率,增加资本积累,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约翰·穆勒是古典经济学家中对外贸易开展理论阐述最完整的经济学家。他认为对外贸易除了能够使世界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从而使贸易各方都能直接得益外,还能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的动态效应。对外通商的直接利益在于利用国际分工,实现资源的最合理使用和输入本国进行生产所必需的短缺原材料或机器设备。受古典贸易开展理论的影响,后来的经济学家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却根本相同,即国际贸易有助于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开展。如马歇尔,俄林,刘易斯等。 1938年,D·H罗伯特逊总结前人的观点和对19世纪这段时期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命题,指出贸易对一国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即将国际贸易放在该国经济增长动力源泉的地位上。20世纪50年代,N.纳克斯及其他一些学者通过对新大陆经济增长进行研究,补充和开展那了这一观点。他们推论出对外出口是推动新大陆地区经济迅速增长的主导部门,即贸易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因为就一国而言,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化过程,把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各个经济部门,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而就新大陆地区而言,中心国家的经济增长那么是通过对边缘国家产品的需求拉动,从而将经济增长传递到边缘国家。在世界银行1987年的世界开展报告中,将41个开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开展战略分成4种类型,及坚决外向型、一般外向型、一般内向型和坚强内向型。世界银行专家的研究发现,对国际贸易依赖比拟大的国家和地区比对国际贸易倚赖比拟小的国家和地区开展的速度快。总之从经济理论和经济开展的实证上,许多学者认为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1970年,B.克拉维斯提出不同观点,即“贸易只是增长的侍女〞,而不是“增长的发动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还是国内因素,外部因素只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对外贸易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又有着不同的重要性,它既不是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而且还不一定必然对经济有益。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美国经济学家保尔.罗默、罗伯特.卢卡斯和英国经济学家莫里斯.斯科特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充分吸纳经济增长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传统的增长理论做出了重大突破,为我们认识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它认为贸易活动可以利用知识的溢出效应,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它为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理论根底。主要观点有二:①各国之间开展贸易可以使相互吸收新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从而更快提高国民收入的总水平,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②由于知识传播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贸易的开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研发费用,防止重复劳动,尤其对开展中国家而言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人力资本,从而减少失误,形成一种特殊的赶超,迅速开展本国经济。90年代以来阿尔温杨开展了以干中学为核心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考察国际贸易对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消费者福利的动态效应,又大大推动了新贸易理论的开展。 2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当社会上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和过剩的供应能力,而总需求(有效需求)又相对缺乏时,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总需求的扩大,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只考虑进出口变动,出口增加,即外国对国内需求增加,从而总需求扩大,通过外贸乘数最终导致经济增长,而进口增加那么减少了本国总需求而增加了外国需求,从而延缓经济增长,所以此时净出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当社会无资源闲置和供应过剩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经济增长,而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大幅度上涨,经济增长取决于供应的改善,此时进口国内短缺的投资品和消费品可抑制物价上涨,同时,进口资本品会产生类似于支出乘数的乘数效应,扩大国内供应,引起经济增长,而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一国出口并不是因为本国供应能力过剩所以寻求国外需求,而是出口创汇以增强进口能力。因此,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进口增加供应,引起经济增长,出口减少供应,延缓经济增长,贸易逆差就是供应增加,导致经济增长,贸易顺差就是本国供应的减少,延缓经济增长。 3 东盟国家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从以上理论回忆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种贸易理论都是把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国际贸易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作用于国民经济。 3.1 规模经济效应。在东盟这些国家,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如果仅在国内进行贸易,那么将缩小企业的活动范围,失去从规模经济中获益的时机。开放贸易扩大了市场,当规模经济非常重要时,向世界市场出口能够提供工业化和快速增长的时机。实行对外贸易政策会加剧了来自国外的竞争。,而竞争的影响是经济增长的另一源泉。在一个对进口实行限制的国家里,企业能够提供低质高价的产品而不必害怕没有市场,而当采取积极的进口政策时,企业必须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或降低价格,才能生存下去,竞争使劳动效率有更快的提高。世界市场的竞争,提高了生产率的增长率,因而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源泉。而出口企业为了获得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赢得出口,必须或不自觉的开展了自己的比拟优势,这使得本国资源得到了最优的配置。在这一过程中,出口导向型经济通过出口自身具有比拟优势的产品,能更快的积累资本,使本身的资源禀赋结构发生变迁,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自然升级。 3.2 吸收国外的技术和采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安排。技术进步是经济开展的根本动力,起决定性的作用。贸易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增长。表现在:①贸易是一国获得技术的重要渠道。“世界文明的开展,是由十分之一的独创性和十分之九的移植组成的〞。任何一国哪怕是最兴旺的国家都不可能仅依靠自身创造来满足本国技术进步所需要的大量技术。②贸易还可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和“边干边学〞效应。一方面,技术通过贸易活动渗透到国内的其它行业;另一方面,通过贸易可以获得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工艺乃至本钱核算方面的建议和技术援助。 3.3 通过国际贸易,发现并开展本国的优势产业进而确立和拓展经济增长点。一个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活动中,可以发现自己的比拟优势,并围绕比拟优势开展自己的产业,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在一个开放经济中,自由贸易使大局部贸易商品的价格和世界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趋向一致。因此在开放经济中价格扭曲的水平应该更低。东盟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使其国内要素与产品市场逐步统一开放、自由完备,从而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竞争强化、技术创新、规模经济等途径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从长期上动态地优化资源配置。 3.4 国际贸易还可以通过改变收入分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国际贸易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发生作用:①通过影响商品的价格。即国际贸易可以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②消费者对进出口商品的偏好的差异。消费者偏好的差异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假设高收入者对进口商品有特殊偏好,低收入者对出口商品有特殊偏好,那么国际贸易会加剧收入分配格局的贫富差距。假设上下收入者的偏好恰好与上面的相反,那么国际贸易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 3.5 国际贸易有利于把国际竞争传导到国内经济生活中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一国的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的引入,必然导致生产的专业化,从而造成资源的重新分配。出口面对的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会促使出口商品的生产企业努力降低本钱,提高质量。竞争的结果,会使生产资源不断地流向效率高的出口部门,而效率低的出口部门很容易遭到淘汰。从而会使整个国家的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一国产业结构的存在和转移,影响着出口结构的形成及变化;而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又能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变。 从以上的文献回忆和理论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发面,标准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比拟完善的成果,为进一步考察东盟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理论铺垫。 参考文献: [1]张志明.我国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分析.国际贸易研究. 2003.5. [2]盛晓白,黄建康.新编国际贸易教程.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3. [3]李钊,李国平,王舒健.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财贸经济.2022年11期. [4]孙敬水.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奉献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2022年第1期. [5]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P341. [6]谭崇台.西方经济开展思想史.1995年修订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