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的比较分析:活性污泥法由于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现象影响二次沉淀池的泥水别离过程和生物反响池的微“生物量稳定,严重困扰着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被称为污水处理厂的癌症〞。本文从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的定义及分类出发,全面地比较了表征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的方法、引起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的丝状细菌种类及控制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方法的异同,并探讨了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控制策略,期望能够为今后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问题的研究和调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工艺,污泥膨胀,污泥发泡引言活性污泥工艺由于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一系列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现象联系密切又各有特点。本文基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现象的研究现状,从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的危害、分类、表征方法、成因和控制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及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些科学参考。1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的定义、分类及危害污泥膨胀是指污泥体积变大、含水率增高、在二次沉淀池不易沉淀的现象。污泥膨胀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状菌膨胀是活性污泥絮体中的丝状细菌(偶尔是丝状真菌)过度繁殖而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现象;非丝状菌膨胀又称黏性膨胀或菌胶团膨胀,由菌胶团菌大量产生高黏性物质引起,是非丝状细菌过量而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现象,现象主要在污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或者进水中氮、磷等营养物缺乏的情况下发生。当发生活性污泥膨胀时,污泥体积指数(SVI)升高(通常SVI值超过150即认为发生污泥膨胀现象),活性污泥絮体的结构比正常絮体松散,体积增大,含水率增高,澄清液变少。此外,由于在二次沉淀池不易沉淀,出水污泥含量增高,导致回流污泥量和生化反响池内污泥量减少,最终破坏生化反响池的正常运行。在发生污泥膨胀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厂中,约有95%的污泥膨胀现象与活性污泥中丝状细菌的大量增殖有关。丝状细菌污泥膨胀现象一旦发生,污泥的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污泥发泡是指大量泡沫出现在生化反响池和二次沉淀池,给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处理效果带来负面影响的现象。污泥发泡总体上也可以分为生物发泡和非生物发泡。污泥生物发泡是由于过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