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XX市环境保护重点行业环保执法检查新编.docx
下载文档

ID:584861

大小:25.57KB

页数:1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环境保护 重点 行业 环保 执法检查 新编
XX市环境保护重点行业环保执法检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中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明确指出了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被党和政府当成也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艰巨任务来完成。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三步走的方针,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和国民文化程度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已经根本建设完成了小康社会,但是在社会开展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很大程度上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的,这造成了局部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恶化,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中央决定将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根本国策〞,并及时提出了“走可持续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保证经济快速、平稳、健康开展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针对当前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其现状、原因、以及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执法体系,强化环境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等,分别、论证,并提出改革的设想和建议。 1、威海环境保护是什么现状。 1.1、空气环境 截至12月29日,威海今年有320天环境空气质量达优良水平,优良率88.2%,均居全省第一位。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年平均到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二氧化硫达二级标准,一氧化碳到达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2023)、细颗粒物(pm2.5)超过二级标准,臭氧日超过二级标准。全市城市降水未出现酸雨。 1.2、水质环境 XX市三条主要河流母猪河、乳山河和黄垒河共布设12个监测断面,5个断面到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6个断面到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1个断面到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所有断面水质均到达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崮山水库、所前泊水库等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优良状态,均到达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全市近岸海域水质继续处于优良状态。 1.3、声环境 XX市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2.2~54.6分贝,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二级,处于较好水平。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一级,处于好的水平。城市0至4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均到达相应功能区标准。 1.4、辐射环境 全市电离辐射装置放射源使用单位有28家,放射源总数为64枚;非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单位有2家共计6种;射线装置138家349台套;电磁辐射单位22家,电磁辐射设备5622台(套)。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稳定状态。电离辐射环境质量处于天然本底变化范围内,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标准要求。 1.5、固体废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71.2万吨,主要产生于电力、热电、矿业等行业,综合利用率到达91.4%。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4座,年处理生活垃圾量60.40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20230%。全市医疗垃圾处理量为112023.0吨,医疗垃圾统一收集范围覆盖全市镇级以上医院及市区医疗诊所,医疗垃圾实现了当日收集,当日处理。 1.6、生态环境 全市建成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13个,风景名胜区8个,森林覆盖率到达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5.32平方米;累计创立市级以上绿色学校153所、绿色社区165个。 2、当前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工作中存在那些问题。 2.1、环境管理偏重于末端治理。 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末端治理模式,不重视开展循环经济,结果不能从源头上减少原料的消耗,中间环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减少资源废物的排放,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我们知道“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大,治理的本钱高,很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 2.2、环保体制与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在管理体制上,根据规定我国地方环保由各级政府负责,基层环保的人事权和财务权都在地方政府手中,而环保总局对各地环保部门只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这样常常使基层环保部门在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发生利益冲突时,处于为难、被动的局面。在环保队伍建设上,基层环保人员数量及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开展的要求,缺乏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经济兴旺地区,基层环保管辖范围不断扩大,但在行政村还未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配备环保专管员,使得基层环保直接监管污染企业显得力不从心。 2.3、监管手段缺乏与监管不到位并存 目前,由于环境治理受到监管手段缺乏的客观限制,对企业违反国家环境治理收费政策的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和制裁。一是法律手段缺乏,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这导致局部工业单位为谋取私利来钻法律的空子,造成环境的污染;二是行政手段缺乏。对企业违反环保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撤消许可证等手段,因缺乏行政强制措施的保障而难以落实。三是经济手段缺乏。治理环境收费是对资源价格进行合理补偿和对环境污染的惩罚性本钱,目前的环境治理收费标准偏低,收缴率不高,远远不能弥补环境治理本钱,无法充分发挥收费的杠杆调节作用。四是技术手段缺乏。对环境污染以事后治理为主,缺少事前的监督和防范手段,环境监测网络有待完善,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健全,环境治理能力缺乏技术手段的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环保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是法定责任不到位。根据环保相关法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最高罚款金额不超过20230万元;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其经济责任仅仅是按照国家规定征收两倍以上的超标准排污费。对这些造成巨大财产和人身损害的污染环境行为,法律责任畸轻。企业自建污染物处理设施耗资大,周期长,技术更新快,进行污染物处理的本钱高于环保费用和罚款,而且企业常常以已经交费为由逃避或放弃自身的治污责任。二是行政处分执行不到位。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乐于只收费不监测,或是以罚代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仅仅处以少量罚款。环保监管力度偏软,行政处分执行难以到位,企业守法本钱远远高于违法本钱。三是职能履行不到位,有些地方环保部门在实施环境评价的过程中,由于把关不严,收费心切,出现了“假环评〞、“不环评〞也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现象。 2.4、体制、机制、法制、能力方面的障碍是环境执法的主要因素 2.4.1、体制障碍 顺畅的执法管理体制是环境执法的关键环节。目前,环节执法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横向分散、纵向别离、地方分割。突出表现在:基层环保部门难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环境执法工作的“瓶颈〞集中在县级政府。执法权越放到下面,受地方保护主义势力的影响也越大,这是一个共性的。 2.4.2、机制障碍 工作机制是环境执法与监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当前,环境执法的工作机制散而不全、有而无用。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有而不完善。一是缺乏事前监督机制。许多环境违法问题都是决策不当造成的,仅靠环境执法的事后监督,难以奏效,应加强事前防范,预防为主。二是部门日常联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三是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对环保做得好的企业缺乏鼓励和重奖措施,降低了企业做好环保工作的积极性。 2.4.3、法制障碍 标准、严格、完备的法律是环境执法的必要前提。现行的许多有关环境保护单行法规过于宏观,难以表达环境具体法律,往往要求或禁止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实施某种行为规定很多,但是却没有对应的法律责任条款,致使环境执法机关面对违法行为常常束手无策,难以查处。一是行政处分额度低、抓手少,影响了执法力度。有的大型造纸企业治污设施每日运行费用在2023万元左右,而规定的处分额度仅2023万元,企业宁愿受罚也不愿正常运转治理设施。二是法律规定不具体,操作性差,难落实。对于关停措施,缺乏断水断电、撤消执照、撤除销毁设备、取消贷款等法律规定。三是限期治理、停产治理决定权在当地人民政府。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地区,政府不愿意下达决定,有的甚至只发空头文件,不抓落实,应付检查。四是强制手段少,难以落实到位。对于拒不履行环境行政处分决定的行为,环保部门缺乏查封、冻结、扣押、强制划拨等行政强制手段,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容易造成执行难。 2.4.4、能力障碍 执法能力是确保环境监察执法任务落实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任务重、装备差、人员少且素质参差不齐,加之经费难以保障,环境执法能力严重缺乏。一是环境监察队伍缺乏主体资格,没有法律授权,对下级开展行政稽查也缺乏法律依据。二是力量弱。生态环境监察、环境监察工作量更大。三是执法能力差。环境监察机构执法车辆少,没有取证设备。四是人员素质不适应执法工作需要,有一局部环境监察人员对法律法规、生产工艺、产业政策不熟悉。 3、怎么加强环境治理监管执法的能力3.1、强化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 一是要增强威海公民责任意识。要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和方式,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强化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二是要强化政府责任意识。环境问题必须引起有关政府部门高度警醒,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促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并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整顿环境治理收费秩序,标准环境治理行为。三是要提高行政执法责任意识。治理环境是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责,要标准环境执法行为,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既不能借履行职能之机向企业乱伸手,也绝不能在防污治污的问题上手软,确保国家环保政策落到实处。 3.2、突出环境治理重点 在环境治理资金总量相对缺乏、环境治理能力不平衡的情况下,必须突出环境治理工作重点。一是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保工作。在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和农村承担了较大的污染物转移本钱,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十分薄弱,各类污染引发的疾病发病率在农村急剧上升,农业对一些突发性、灾害性的污染事故无力应对。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开展、协调区域经济开展的要求,努力克服经济欠兴旺地区的“后发劣势〞,向农村适量投入环保专项资金,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健全污染事故的补偿和赔偿机制。二是加强城市排污治污工作。加快城市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根底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三是严格环保收费资金的使用管理。环境治理资金经过层层上解,不仅分散了地方财力,也不符合环境治理的属地管辖原那么,本级财政调控那么违背了资金专项使用的初衷。必须按照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原那么统筹规划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确保重点环保工程的资金投入,加强审计监督。 3.3、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 威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三面环海,海洋资源是威海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海洋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影响XX市民的生活环境;淡水方面,北方地区严重缺水,江河湖泊污染严重,这些问题都与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有着密切关系。现行污水处理费标准偏低且收缴不到位,污水超标排污费与污水处理费政策界限不明,长此以往,既不利于保证居民饮水平安,也不利于水污染的防治,更不利于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水源污染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治理水污染任务十分紧迫。要尽快建立促进保护水资源和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价格机制,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明确污水超标排污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范围,最终实现供水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