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学术研究17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提要】近两年,老年语言学研究逐渐引起业内学者重视,通过对国内已发表的老年语言学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目前国内有关老年语言学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从文献数量上来看,自2019年后期刊发表数量逐年增多,但总量仍旧不足且研究单位较为集中;从研究内容上看,多集中于老年语言能力、老年语言服务、老年语言福利等方面,老年语言资源、老年语言景观等也有涉及但相对不足;从研究方法上看,既包含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也有新兴的临床技术应用。【关键词】老年语言学老年语言现象老年语言服务“老年”是根据出生年龄对某一类人群进行人为地划分。世界卫生组织将66岁以上的人群称为老年人。中国自然医学杂志编辑部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60岁以上的人群统称为老年人。老年人群体的语言现象即为老年语言现象。老年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相关研究多围绕老年个体和老年群体的语言衰老现象、产生机制、老年语言服务及规划等问题展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以中文文献为主,综述有关老年语言的相关研究,使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等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及其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的分类、研究方法等方面初步归纳出老年语言研究过程中已经取得的进展、主要的研究成果及贡献等,以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一、老年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一)相关文献的数量及其分布在中国知网以“老年语言学”为关键词检索已收录的相关论文,共有文献16篇,筛选后得到符合主题的论文10篇。为扩充文献容量,对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筛选,并以“老年语言服务”“老年语言能力”等为关键词再次检索,得到符合主题的文献21篇;在读秀知识资源平台以“老年语言”为关键词进行图书检索,获得相关专著3部,因此本文最终可用于分析的文献共计32篇,专著3部。对所得文献按照年份和数量进行整理,国内老年语言学研究大致分孕育期和初始发展期:与老年语言相关的研究最早在2010年,但2010-2018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仅有4篇,直到2019年已发表文献的数量才逐渐增多,且第一本专著也在2019年出版。这一方面是社会年龄结构的改变和国家总体规划使更多学者关注到这一群体,另一方面2019年顾曰国、黄鹤立等学者正式提出老年语言学的概念,推动了老年语言学的研究。(二)主要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关于老年语言学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8种,分别是民族志法、个案跟踪分析法、多模态语料库研究法、受控实验法、基于无创脑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