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22期罗秋香1,赵文敏2(1.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贵定551300;2.贵州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56000)文本细读是文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基于文学作品语音语义层次对文本进行多维度的解读,实现作品内涵多元化的阐释。《莎菲女士的日记》是现代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学史上的名篇。小说采用日记体的形式,细腻地讲述了五四运动后北京城几个青年的生活和爱情。其中,莎菲离群索居,过着百无聊赖的生活,其间认识了大学生苇弟。苇弟钟情于莎菲,可是莎菲对苇弟的态度充满矛盾。后来,她又认识了南洋的华侨凌吉士,被凌吉士吸引。但当她识破凌吉士的平庸虚伪之后,经过痛苦地挣扎,最终选择独自一人离开。小说以爱情这个永恒的文学主题为线索,但并未落入俗套。本文立足小说文本进行细读,通过梳理解读莎菲的社会角色、个性特征,探寻小说在当代的意义,为现代文学经典的解读赋予新的内涵。一、莎菲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与个性特征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全面了解个人,从社会角色切入是必要的。莎菲在日记中写道:“我是每天都在等着,挨着,只想这冬天快点过去。天气一暖和,我咳嗽总可好些,那时候,要回南便回南,要进学校便进学校,但这冬天可太长了。”从这段描写中可见莎菲的社会角色是一名暂时离开学校正在养病的学生。日记里继续写莎菲的日常生活,“太阳照到纸窗上时,我是在煨第三次的牛奶。昨天煨了四次”。除了煨牛奶,还细致地写了她看报纸,不仅看新闻、看广告,还看讣闻,几乎把报纸上的每一个字都看遍。报纸看完后,她无事可做,便坐下来生气。从这些叙述中,可见莎菲的主导情绪是无聊空虚的。莎菲除了喝牛奶,还为恋爱而搬家,可见她是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同时,莎菲还有文化,在家里看报纸,跟朋友看电影,显然已经是一个现代都市女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过去十多年后,“莎菲已经成为了一个已出走(不需要出走)的娜拉”,她没有封建家庭需要叛离,也没有在社会中堕落。从时间上来看,莎菲生活在大革命失败后。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让青年们迷茫看不到出路,莎菲便是如此,这决定了她的主导情绪。社会角色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但莎菲显然与五四摘要《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丁玲用细腻的文字构筑了一个层次丰富的艺术世界。小说采用日记体的形式,呈现了莎菲的心理世界,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基于文学研究常用的文本细读法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