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esteachers@163.comTel:027-87158992ENGLISHSQUARE收稿日期:2023-4-26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纪录片如何“走出去”——以《出发吧!去中国》字幕翻译为例□沈姣施瑾妍张发勇[摘要]本文采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理论,以《出发吧!去中国》字幕翻译为例,探索在翻译生态环境下字幕翻译的适应与选择,提出更优的纪录片字幕翻译策略,以期提高文化类纪录片“走出去”的竞争力。[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纪录片字幕翻译;中国文化[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1-0044-04作者简介:沈姣、施瑾妍,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发勇,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进行适应与选择,从而使译者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提出更优的翻译策略,以期帮助文化类纪录片提高“走出去”的竞争力。1生态翻译学简介生态翻译学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和交叉性(胡庚申,2008),其将生态学与翻译学有机结合起来,强调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性。生态翻译学理论蕴藏着丰厚的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基于“有机整体、生态理性、适应选择”这三大支柱展开,不同于西方简单有序的绝对理性思维模式,呈现出一种复杂性思维模式(胡庚申,2022),着重解决“何为译”“谁在译”“如何译”与“为何译”等问题。翻译适应选择论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强调翻译活动应该由译者主导。然而,关键在于,译者本身也是在原文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被选定的一部分。该理论认为,译者需要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最为恰当的翻译选择。生态翻译学不仅仅追求语言的直接移植,更强调译者在原文与译文的翻译生态环境中不断适应与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媒介,以其强调纪实性和过程性的影像记录特质,更容易构建出具有真实感的文本结构。这种特性使得纪录片在政治传播、跨文化交流、提升国家影响力和改善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何苏六,2011)。然而,对于国内纪录片,尤其是文化类纪录片而言,双语字幕的应用却相对较少。实际上,中国纪录片要想真正实现“走出去”,字幕翻译被视为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字幕翻译对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加速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的步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字幕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对观众理解和认同的重要引导。因此,加强对纪录片双语字幕的投入,不仅有助于推动纪录片的国际传播,也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出发吧!去中国》是中国日报网独家策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