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具有主观能动性。支持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该理论把人的发展完全看成是由环境影响的结果,认为人只能在环境中消极地生活和发展,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教育在改造环境中的作用。题干中,“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出自《墨子·所染》,意思是在青色染料里,(织物)就染成青色;在黄色染料里,(织物)就染成黄色。加到里面的染料变了,染的颜色也会跟着变化。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B项正确。A项: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发展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代表人物有高尔顿、霍尔等。不属于墨子的观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教育主导论属于维果斯基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中包含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不属于墨子的观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主体能动论强调了人的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不属于墨子的观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等。其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3)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题干中,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教育的萌芽;新的社会制度下也可能存在旧的教育的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