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总体离散程度的估计(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九章)光明书院丘斯龙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参数(标准差、方差、极差).2.会求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极差.3.理解离散程度参数的统计含义.二、教学重难点1.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方法2.利用样本的方差、标准差对总体数据进行分析三、教学过程(一)方差、极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引言: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为我们提供了一组数据“中心位置”的重要信息,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有时候仅仅知道“中心位置”不足以让我们做出有效的决策,请看下面的案例。问题1:有两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测试各射击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795491074乙9578768477如果你是教练,你如何对两位运动员的射击情况做出评价?如果这是一次选拔性考核,你应当如何做出选择?预案:通过简单的排序和计算,可以发现甲、乙两位运动员射击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均为7。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位运动员之间没有差别。结合初中知识,现在我们用方差来刻画两位射击运动员成绩的离散程度。2,甲运动员10次射击成绩的方差为4,乙运动员10次射击成绩的方差为1.2;由此可知,甲的成绩离散程度大,乙的成绩离散程度小,说明乙比甲的射击成绩稳定。追问:高中的方差和我们初中学的有什么不同吗?方差的定义:假设一组数据是,用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作为“距离”,即,则这组数据到的平均距离为,为了避免式子中含有绝对值,通常改用平方来代替,即,我们将定义为这组数据的方差,用表示。公式的推导,因为.有时为了计算方差的方便,也用上述表达式计算方差。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帮助学生回忆方差的概念和统计含义。问题2:除了方差,你还能想到其他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吗?预案:一种简单的度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方法就是极差。极差是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甲命中环数的极差=10-4=6,乙命中环数的极差=9-5=4。极3差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发现甲的成绩波动范围比乙大。但因为极差只使用了数据中最大、最小两个值的信息,所含的信息量很少。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探索多个统计量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并认识到每个统计量的优缺点。问题3:问题1中方差的单位是什么?预案:由于方差的单位是原始数据的单位的平方,与原始数据不一致。为了使二者单位一致,我们对方差开方,取它的算数平方根,即,我们称之为这组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