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基本立体图形(第二课时)(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刘选状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旋转体的概念,掌握圆柱、圆锥、圆台、球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特征。了解简单组合体的概念及构成的基本形式。通过旋转体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直观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等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本节课也使得学生了解平面图形形成空间图形的过程,使得学生适应由平面到空间的过渡,清楚地了解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关系,本节课是高中立体几何的基础。借助于实物,几何画板等信息技术,在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生成过程中,抽象出它们的组成要素,并描述旋转体的结构特征。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能了解圆柱、圆锥、圆台的联系与区别。对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物体,能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以怎样的方式组合而成的。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圆柱、圆锥、圆台、球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特征难点:旋转体结构特征的抽象概括三、教学过程设计回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棱柱、棱锥、棱台等多面体的结构特征及相关概念。除了多面体,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物体,如保温杯、草帽、纸杯等,围成它们的面不全是平面,还有些面是曲面,我们称之为旋转体。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旋转体。问题1:生活中哪些物体属于圆柱?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圆柱,通过实物抽象出圆柱模型。追问:它可由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绕其所在平面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圆柱的结构进行观察、讨论,得出它可以视作矩形以其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一周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教师再辅以信息技术手段,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示这一旋转生成过程,证实结论,从而给出圆柱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旋转过程中矩形的边与旋转轴的位置关系,给出圆柱的底面、侧面母线等概念,并给出圆柱的表示方法.设计意图:通过信息技术,师生共同研究矩形旋转过程中涉及到的组成元素以及位置关系,并由此给出相关概念、表示方法等。问题2: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锥?类比圆柱的生成过程,思考它可以由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而成?追问1:类比圆柱的学习过程,你能给出圆锥的轴、底面、侧面、母线的定义吗?并请在图中标出来.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圆锥的结构进行观察、讨论,再辅以信息技术手段,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旋转生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