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人物与观点相对应。斯宾塞在其著作《教育论》中主张教育的目的应切合实际需要,从多方面为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作准备,认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因此,提出“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斯宾塞。故C项正确。A项: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提出三中心理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杜威提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题干中在某一时期某一方面发展特别迅速,其他时期相对平稳属于个体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如狼孩错过语言发展期就很难学会人类的语言。D项正确。A项: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个别差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这些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发展的方面和水平上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3解析本题考查对《学记》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的理解。《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教育学的雏形”,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主要有:①“长善救失”,即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②“教学相长”指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同时学生可以超越教师;③“不陵节而施”,意为教学不要超出学生现有水平,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④“臧息相辅”强调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