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的内涵的掌握情况。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相比最大的差别正是在其社会性上。尽管在教育人时要考虑到人也是动物,尽管人也有自然的生存本能,但是人之所以需要教育不是因为直接产生于生物本能,而是因为产生于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和社会延续、发展的需要。教育一开始就是一种既为了个体,又为了社会,且二者交织而不可分割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和为了社会的指向性是人类的教育与所谓“动物的教育”的根本区别。故C项正确。A项:延续性是指教育具备对技能、经验进行代际连续传递的特征。毋庸置疑,人类教育必然具有一种延续性。同时动物对生存本能的传递也具有延续性,只是动物的教育仅停留在第一信号系统即身体器官的具体行为传递上,而不能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即利用语言进行“类”化经验的优化传递。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模仿性不是人类教育与动物教育的差异,而是共同点。动物的教育植根于动物的生物本能,它的产生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关,其开展过程就是小动物模仿老动物进行捕捉食物、逃避天敌等生存活动。人类也是动物,人类的教育最初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模仿性不是动物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的本质区别所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永恒性是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一,是指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要人类存在,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教育存在。永恒性并非区别人类的教育与动物的教育的本质属性。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解析本题考查对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等。谁有权利领导教育,谁有权利接受教育均是由国家相关政治制度决定的。故D项正确。A项: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科技发展水平主要是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人口数量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口的质量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人口的结构和流动都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社会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影响着教育内容,同时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