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总体集中趋势的估计(第一课时)(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九章)深圳市光明书院刘诗婷一、教学目标1.会求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2.会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统计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数字特征的计算,提升数学运算素养.2.借助实际统计问题的应用,培养数学建模素养.三、教学过程1.样本集中趋势概念的形成1.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情境引入】现从甲、乙、丙三个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耐用家电产品中,各抽取8件产品,对其使用寿命进行跟踪调查,其结果如下:(单位:年)甲:3,4,5,6,8,8,8,10;乙:4,6,6,6,8,9,12,13;丙:3,3,4,7,9,10,11,12.问题1:三家广告中都称其产品的使用寿命为8年,利用初中所学的知识,你能说明为什么吗?【预设的答案】三个产家是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说明,以宣传自己的产品。其中甲:众数为8年,乙的平均数是8年,丙:中位数为8年。【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是广告知识引出样本集中趋势估计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知识,让学生感受样本集中趋势的估计这样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源于实际生活的.问题2: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请你写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预设的答案】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即第50百分位数.3.平均数:如果n个数x1,x2,…,xn,那么叫做这n个数的平2均数.1.2探究典例,形成概念活动:预习课本P203-P208页回答下列问题。【活动预设】感受在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过程中,理解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意义.【设计意图】为引入直方图中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做铺垫.问题1:利用9.2.1节中100户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调查数据,计算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并据此估计全市居民用户月均用水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活动预设】(1)利用excel表格计算出100个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2)预设的答案:根据样本平均数的定义,可得即100户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平均数为8.79t.将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得第50个数和51个数分别是6.4,6.8,用中位数的定义,可得x=6.4+6.82=6.6,即100户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中位数是6.6t.据此估计全市居民用户的月均用水量约为8.79t,其中中位数约为6.6t.【设计意图】从引例中的具体问题入手,让学生学会处理数学数据的能力.思考1:小明用统计软件计算了100户居民用水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但在录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