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核酸通论18691869年Miescher博士论文工作中测定淋巴细胞蛋白质组成时,发现了不溶于稀酸和盐溶液的沉淀物,并在所有细胞的核里都找到了此物质,故命名核质(Nuclein)。一、核酸研究简史18791879年Kossel经过10年的努力,搞清楚核质中有四种不同的组成部分:A,T,C和G。18891889年Altman建议将核质改名为“核酸”,并且已经认识到“核质”乃“核酸”与蛋白质的复合体。19091909年Levene发现酵母的核酸含有核糖。19301930年Levene发现动物细胞的核酸含有一种特殊的核糖即脱氧核糖,得出了一个错误概念:植物核酸含核糖,动物核酸含脱氧核糖。这个错误概念一直延续到1938年,这时方清楚RNA和DNA的区别。Levene还提出了核酸的“磷酸-核糖(碱基)-磷酸”的骨架结构,解决了DNA分子的线性问题,还在1935年提出“四核苷酸”学说,认为这四种核苷酸的聚合体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1944年Avery重做1928年Griffith的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2年Hershey&Chase的噬菌体感染实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01950年Chargaff,E和Hotchkiss,R.D.采用纸层析法仔细分析了DNA的组成成分,得知[A]=[T],[G]=[C],[A+G]=[C+T]19531953年Watson,Crick根据DNA的X射线图谱的研究结果,提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Doublehelix)。几星期后提出了半保留式复制模型。19571957年MeselsonStahl用密度梯度超离心法,证实半保留复制假说。19581958年Kornberg得到高纯度的DNApolymerase,这种酶需要一个模板DNA。19601960年Cairns拍摄了复制中的细菌DNA的电镜照片。19701970年发现第一个DNA限制性内切酶。19721972年建立DNA重组技术。19781978年建立DNA的双脱氧测序法。19901990年开始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告完成测序任务。二、核酸的生物功能(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928年Griffith的细菌转化实验1944年Avery重做1928年Griffith的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人们对此持怀疑态度,理由是:(1)因认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结构复杂,二十种氨基酸的排列组合将是个天文数字,可作为一种遗传信息。而DNA相对分子质量小,只含4种不同的碱基,人们一度认为不同种的有机体的核酸只有微小的差异。(2)认为转化实验中DNA并未能提得很纯,还附有其它物质。(3)即使转化因子确实是DNA,但也可能DNA只是对荚膜形成起着直接的化学效应,而不是充当遗传信息的载体。1952年HersheyandChase的实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物种基因组基因数目物种基因组基因数目MS2噬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