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细胞体纤毛线粒体消化泡内质网分泌泡一.生物膜的作用生物膜的形成对于生物的物质贮存及细胞间的通讯起着关键作用。膜的生物活性来自于膜自身显著的特性:膜连接紧密但有弹性;膜自我封闭,对极性分子有选择性通透;膜的弹性允许膜在细胞生长和运动中改变形状;暂时破裂且可自封闭的能力可保证两个细胞或两个膜状包裹物的融合。膜不仅仅是被动的屏障,膜上含有一系列的特化蛋白质启动或催化一定的分子事件;膜上的泵可以逆跨膜梯度移动(运送)特定的有机物和无机离子;能量转化器可以把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质膜上的受体能够感受胞外信号,并转化为细胞内的分子事件。二.膜的分子组成生物膜由蛋白质和极性脂质组成,少量的碳水化合物也是糖蛋白或糖脂的一部分。蛋白质和脂类的相对比例因不同的膜而不同,反映着膜生物作用的广泛性。神经元的髓鞘主要由脂类构成,为一种电子绝缘体。但细菌、线粒体、叶绿体的膜上由许多酶催化的代谢过程发生,含有的蛋白比脂类要多。特化的脊椎动物视网膜杆状细胞90%以上的膜蛋白是光吸收蛋白视紫红质。特化较低的红细胞质膜约含20种含量较高的蛋白及十几种较少的蛋白,其中多数的蛋白为运输载体。有些膜蛋白还与一个或多个膜脂分子共价结合,后者可能形成一种疏水的稳定体系以保证蛋白质存在于膜中。膜脂组成因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细胞和不同的细胞器而不同。鼠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脂质类型红细胞质膜内外单层膜磷脂的不对称分布两性脂在水中形成的聚集体所有生物膜拥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对多数极性分子或带电分子不通透,允许非极性分子通透;约5-8nm厚,横切电镜照片近似三层结构。脂类与水相共存时会迅速形成一种脂双分子层结构而避开水的作用,生物膜的厚度(电镜测定为5-8nm)是由3nm的脂双分子层和蛋白的厚度决定的,所有证据都支持生物膜由脂双分子层构成。温度引起侧链热运动脂双层平面内的扩散跨膜扩散:“翻跟头”膜脂的运动虽然脂双层结构的本身是稳定的,但单个的磷脂和固醇可在脂质平面内有很大的运动自由,它们的横向运动很快,几秒之内单个脂分子就可环绕红细胞的一周。双分子的内部也是流动的,脂肪酸的碳氢链可通过碳碳旋转而不断地运动。另外一种运动就是跨双分子层运动,即flip-flop。膜流动的程度依赖于脂的组成及温度,低温下的运动相对较少,脂双分子层几乎呈晶态(类晶体、半晶体)排列;温度升到一定高度时,运动增加,膜由晶态向液态转变。O-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