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课题三角形的中位线授课人素养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2.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的观察、测量获得猜想,进一步验证猜想,提高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能熟练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探索和证明.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借助生活情境引入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探究.【情境导入】如图,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形状的蛋糕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要求每人分得的形状和大小必须完全相同,该如何切割?这个问题与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关,学完本节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学建议】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留下疑问.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探究点1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概念引入:像DE这样,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思考:1.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自己试着画一画.答: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中线一样吗?有什么区别?答:不一样.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而中线是连接三角形的顶点与其对边中点的线段.探究点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记作△ABC,分别取AB,AC边的中点D,E,连接DE.1.借助量角器测量∠ADE与∠B的大小,并猜想DE与BC之间的位置关系.答:∠ADE=∠B,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猜想DE∥BC.2.用直尺分别测量DE与BC的长,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答:DE=BC.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DE与BC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求证:DE∥BC,【教学建议】提醒学生注意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可以动手画出三角形的各条中线及中位线,以加深印象.【教学建议】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通过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巩固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利用动手操作进一步验证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紧密联系.DE=BC.证法1:如图①,延长DE到点F,使EF=DE,连接FC,DC,AF. AE=EC,DE=EF,∴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CFDA.∴CFBD.∴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DFBC.又DE=DF...